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复习要点】

【心理发展】

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特征: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1、少年期(11、12岁-14、15岁,初中阶段)

特点:①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②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并出现反省思维;

③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

④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

⑤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强;

⑥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

⑦道德行为更加自觉,但自控力不强。

2、青年初期(14、15岁-17、18岁,高中阶段)

特点:①生理上、心理上、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

②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辩证思维;

③社会高级情感有了深刻发展;

④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

⑤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

(1)学习准备

1、定义;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3、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