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28.霍布森选择效应

1631年,英国剑桥商人霍布森贩马时,把马匹放出来供顾客挑选,但附加一个条件只许挑选最靠近门边的那匹马。显然,加上这个条件实际上就等于不让 挑选。对这种没有选择余地的所谓"选择"后人讥讽为"霍布森选择效应"。社会心理学家指出:谁如果陷入“霍布森选择效应”的困境,就不可能进行创造性的学 习、生活和工作。道理很简单:好与坏、优与劣,都是在对比选择中产生的,只有拟定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方案对比选择、判断才有可能做到合理。如果一种判断只 需要说“是”或“非”的话,这能算判断吗?只有在许多可供对比选择的反感中进行研究,并能够在对其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判断,才算得上判断。因此,没有选择的 余地就等于扼杀创造。

29.定势效应

定势效应就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态度,如小品“配角”中朱时茂说陈佩斯:“就你那模样,一看就是个反面角色……”然后说自己:”看我穿上这身衣服,起码 也是个地下工作者呀……”这就是从长相产生的定势效应。“疑人偷斧”也是这个道理,它是以逻辑推理的方式而得出的定势效应。在人际交往中要避免定势效应, 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去看人。而对于一个犯过错误或不被看重的人来说,要改变别人的定势效应,就要对自己的成绩或好事做适当宣传,在别人的心目中改变的、 不好的定势效应,建立新的、好的定势效应。

30.得寸进尺效应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得曼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让助手去访问一些家庭主妇,请求被访问者答应将一个小招牌挂在窗户上,她们答应了。过了半个月,实 验者再次登门,要求将一个大招牌放在庭院内,这个牌子不仅大,而且很不美观。同时,实验者也向以前没有放过小招牌的家庭主妇提出同样的要求。结果前者有 55%的人同意,而后者只有不到17%的人同意,前者比后者高3倍。后来人们把这种心理现象叫作“得寸进尺效应”。

\

31.破窗效应

在教育中有着很重要的借鉴意义。如果一名学生因为成绩不好或有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就给他贴上一个“差生”或“坏学生”的标签,那么人们就会带上有色 眼镜看他,只要他犯了一点小错,就抓住不放,乱扣帽子,因为既然是破的东西,让他再破一些也无妨,所谓“墙倒众人推”,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32. 触摸的心理效应

心理学家弗尔德对早产儿进行过每天45分钟的抚摸实验。一般认为,早产儿应该生活在一个隔离的,犹如子宫般的环境中,抚摸只会给他们压力感,会有碍 他们的生长。然而他对20个早产儿每天做3次、每次15分钟舒缓而有力的抚摸。10天中,接受抚摸的婴儿比没有得到抚摸的婴儿平均重47%,而且睡眠和灵 敏性也都有很大改善。到第8个月末,他们的体质和智力有明显提高。最值得注意的是,接受抚摸的婴儿离开保育箱的时间比其他婴儿平均提前了6天。弗尔德说: “抚摸能有规律地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进而促进消化吸收功能。”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