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20、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21、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2、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2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24、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2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2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2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

29、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的机制。

30、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31、思维的种类:(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32、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33、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34、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1)提出问题(发现矛盾的过程)。(2)明确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3)提出假设(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案)。(4)检验假设(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

35、启发是从其它事物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对解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36、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心理倾向),又称心向。

37、迁移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是正迁移,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反之为负迁移。

38、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