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2.大众媒体与模仿

班杜拉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攻击是观察学习的结果。由于儿童模仿性强,是非辨别能力差,因此,孩子很容易模仿其周围的人或影视镜头里人物的攻击性行 为。而当电视进入每一个家庭后,幼儿每天用于看电视台的时间很多,电视中的暴力场面,无疑为幼儿提供了攻击样板,使幼儿不知不觉地模仿学习了攻击性行为。

3.社会认知的缺陷

具有攻击行为的孩子,往往对攻击行为的后果有一种错误的认知。在他们看来,攻击行为能有效地减少他人的挑逗、取笑和其他令人不愉快的行为。因此,他们倾向于利用攻击行为作为保护自己的常用手段

4.经验的积累和强化

在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时,没有及时的被制止或听之任之,就等于强化了幼儿的侵犯行为。对于那些被攻击的幼儿,所表现出来的一味忍让、消极躲避等应对行为,给予了攻击的孩子行为的强化,并且常常通过攻击行为得到好处也强化了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

认知水平低,自制力差

幼儿期是社会性萌芽的时期,也是自我为中心的阶段,缺乏一些社会经验,孩子可能会不看场合不看时间,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并且孩子认知水平低,考虑事情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并没有理解大人所说的“打人是不对的道理”。

二、引导攻击性行为儿童的策略

1.通过移情训练,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

教师要使幼儿知道攻击行为的危害性,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根据移情的训练,让幼儿体验到自己的攻击行为给他人带来的痛苦,促进孩子能够自觉的减少 攻击性行为。在平时的角色游戏中,我们都是习惯于请个子比较大、力气强壮的孩子扮演“大灰狼”“老鹰”这样的角色,请文弱的幼儿扮演“小羊”“小鸡”的弱 势群体。为了促进幼儿的移情,在角色游戏中,我们可以通过角色的换位,即让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扮演弱小者“小羊”,使其体验到被攻击的痛苦和无助,通过 角色游戏中移情体验的训练,减少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在发生攻击性行为以后,引导孩子换位思考自己的行为,如果其他小朋友对你做了同样的事你会怎么想,怎么 做。要让幼儿自己来判断自己的行为,认识到错误。

2.家园合作,引导家长正确的教养方式

现在独生子女的增多,很多孩子都是小皇帝小公主,都在家长的溺爱下长大,家长担心在幼儿园孩子被欺负,经常有家长教导孩子“谁打你就要打回去”作为 被攻击孩子的家长要摆脱“被打还手”的心态。这只会制造更多的攻击性行为。作为具有攻击性孩子的家长,首先要提高攻击性行为对孩子和社会有消极影响的认 识,走出攻击性行为不算严重错误的认识误区。对于孩子出现的攻击性行为,可以通过夸大后果的方式讲明它的危害,并在孩子面前旗帜鲜明地表达对这一行为的反 对态度。幼儿园应每隔一段时间举办家长会,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育儿观念。还有的家长不要只忙于自己的事情,没有时间顾及孩子,忽略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对于 这样的家长,教师应该与家长经常交流,采取一致的教育措施,共同努力帮助幼儿矫正攻击性行为。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