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1、规则的发展学习是指在教学情境中,教师先呈现规则的若干例证,然后让学生在例证中概括出一般规则的学习方式。
2、问题解决策略主要有两类,即算法和启发式。
3、一般说来预习有读、划、批、写、思、做等步骤。
4、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存在依赖与整个社会的存在。
5、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是社会道德准则在一个人身上的体现品德是通过个体反映了社会道德,它依赖和制约于个体。
6、一般认为,品德主要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几种心理成分,即由知、情、意、行四个部分构成。
7、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
8、道德观念是对社会道德现象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
9、研究表明,学生道德信念的发展要经历一段较长时间,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道德信念,只有道德信念的某些因素;三四年级的学生有了初步的道德信念。
10、从少年期开始,比较自觉的、稳定的道德信念才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11、根据个体的理智、情绪、意志在性格结构中占据的优势情况,把人的性格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
12、1990年情感智力概念被正式提出。
13、实现教育目的自觉性与坚韧性是教师的意志特征。
14、态度形成一般要经过"依从到认同再到内化"三个阶段。
15、态度的转变过程一般为"解冻--变化--凝固"三个阶段。
16、教师威信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权力威信,另一个是人格影响即教师本人履行职责的努力和成效。
17、成熟是指个体生理方面的发展。
18、学习需要以个体的一定成熟为其物质基础和自然前提。
19、经验和实践证明,成熟受用尽废退的自然法则所支配。
20、学习必须适应个体心理发展的规律。
21、道德行为习惯是在生活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