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知识点梳理

1.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1)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在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在10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

皮亚杰认为,在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个体的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具有重大影响。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使他们认识到道德规范是在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制定的。

(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提出了人类道德发展的顺序原则,并认为道德认知是可以通过教育过程加以培养的。

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

柯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分别是:

①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②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③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研究表明,大多数9岁以下的儿童以及少数青少年处于前习俗道德水平,大部分青年和成人都处于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一般要到20岁以后才能出现,而且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

2.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真题再现】

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和明显的后果,这属于道德的( )水平。

A.前习俗

B.中习俗

C.习俗

D.后习俗

答案:C。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