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心理发展概述》
心理发展的理论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每一个 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使个体形成积极地人格特 征,发展健全的人格。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
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时发展对周围是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这种对人、对环境的基本信任感是个体形成健康个性品质的基础,是其以后各个时期发展的基础,尤其是青年时期发展同一性的基础。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儿童初步尝试独立处理事情,如果父母允许儿童去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鼓励幼儿独立探索的愿望,幼儿就会逐渐认识自己的能力,养成主动、自主的性格;反之,父母过分溺爱和保护或过分批评指责,就可能使儿童怀疑自己对自我和环境的控制能力产生羞耻感。
3.自主感对内疚感(4-5岁)
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的发展,儿童有可能把活动范围扩展到家庭之外。儿童喜欢尝试探索环境,承担新的任务。此时, 如果父母或教师对儿童的建议给予适当的鼓励或妥善的处理,则儿童不仅发展了主动性,还能培养明辨是非的道德感。反之,如果父母对儿童的问题感到不耐烦或嘲 笑儿童的活动,儿童就会产生内疚感。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本阶段的任务是培养勤奋感。这个时期,多数儿童已经进入学校,第一次接受社会赋予并期望他完成的任务。他们追求任务完成时获得成就感及由此带来的长 辈的认可和赞许。如果儿童在学习游戏等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就并受到成人的讲理,儿童将以成功、嘉奖为荣,形成乐观、进取和勤奋的人格;反之儿童容易形成自卑 感。本阶段影响儿童活动的主要因素已由父母转向同伴、学校和其他社会机构,教师在培养勤奋感方面具有特殊作用。敏感、耐心、富于指导经验的教师有可能使自 卑的学生重新获得勤奋感。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