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心理发展概述》
一、个体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一)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劳伦兹首先提出了关键期的概念)
4.差异性。
(二)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
1.童年期。
2.少年期。也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3.青年初期。
二、心理发展的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瑞士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
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叫做图式。
人类所有的心理反映归根到底都是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同化和顺应。同化是:在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 激情境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中。通过这一过程,主体才能对新刺激做出反应,动作也得以加强和丰富。顺应是: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 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他提出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此阶段,儿童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分化,只能靠肌肉动作和感觉应付环境中的刺激;思维开始萌芽,并获得“客体永久性”的概念。
2.前运算阶段(2-7岁)此阶段,儿童思维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a.早期的符号功能;b.自我中心性;c.思维的片面性。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