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如果抚养者不能及时满足婴儿的需要,婴儿则可能形成焦虑型或回避型依恋。亲子依恋对自我同一性的影响作用是通过亲子关系对安全感的影响表现出来的。 抚养者在与婴儿互动的过程中,会给婴儿带来最重要的品质——安全感,这正是婴儿对环境开展探索活动的重要心理基础。安全感是依恋模型的核心内容,也是合成 自我统一感(自我同一性的表现形式)的必要因素。
依恋关系的建立能有效促进个体与家庭形成紧密情感联结,积极的依恋工作模型能提升个体的抗压能力,形成对自我、他人的客观认知。在婴幼儿时期,亲子 依恋有利于自我概念和自尊的萌芽。首先,安全感的建立会使婴儿产生舒适感,其对外界环境的探索会更加积极。其次,良好的亲子依恋使婴儿对抚养者产生信任 感,愿意观察抚养者,与抚养者形成良性互动,这对个体早期心力内投作用和自居作用的形成作出了良好铺垫。最后,安全型依恋的个体易与父母建立积极支持关 系,婴儿给抚养者积极的反馈会增强抚养者的照顾欲望,促使抚养者为婴儿提供更多的外界刺激,进一步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父母和同伴都是青少年重要的依恋对象,亲子依恋、同伴依恋在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亲子依恋与青少年自尊水平、情绪控制能力和社 会适应能力的发展相关,同伴依恋则与青少年社会行为的形成、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紧密相连。父母会影响青少年对社会和未来的期望和态度,对日后职业的选择和价 值观的整合有良好帮助;同伴会为青少年提供社会支持,促进其掌握社交技能。亲子依恋既能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产生直接影响,也能通过同伴依恋这个中介变量间 接地对自我同一性产生影响,不同同伴依恋风格的青少年其自我同一性发展状况也有所差异。关系同一性与同伴依恋存在一定正相关,同伴依恋能够预测自我同一性 某些层面的发展概况。
同伴是青少年的重要他人,同伴依恋不仅给个体提供鼓励和支持,还可满足个体对亲密感和社会支持的需要,促进正向情感依恋的形成。有良好依恋关系的个 体,其自尊水平较高,自我同一性的发展较为稳健,易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同伴依恋能预测青少年的生活满意度和自我价值感,使个体产生积极自我信念,因此也 是青少年能否适应学校、社会生活的风向标。总体来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进程离不开依恋关系的产生与建立,依恋为自我同一性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随着青春期 的到来,青少年的依恋对象逐渐由父母转向同伴群体,学校和社会对同一性的影响作用日渐凸显。自尊、依恋和同伴关系等均能影响自我同一性。在个体早期发展阶 段,依恋对同一性起主导作用。进入青春期后,自尊和同伴关系对同一性的影响逐渐增强。研究自我同一性与自尊、依恋和同伴关系的联系有助于掌握青少年心理社 会性的发展现状,追寻学校和同伴群体对同一性的影响作用,为今后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参考。
从以上依恋与自我同一性的研究,我们也可以看出依恋对自我同一性形成的重要性,这也显示了知识的系统性,没有哪一个学科或者知识是孤立的,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分析、解决一个问题。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