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华生,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可是在教育基础知识中,我们只记住了他那句经典的但却极端的言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 的环境,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在后续的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部分的介绍中,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被 巴甫洛夫的狗、桑代克的猫、斯金纳的老鼠、班杜拉的BOBO娃娃所占领。这位行为主义的创始人留给所有非专业考生的印象就只有外铄论、环境决定论。
其实,华生曾做过很经典的恐惧形成及消除系列实验,虽然有违人伦但其实饱含了诸多行为主义的理论精髓。欣瑞教育小编老师在这里为大家简单介绍,让大家对华生了解更多一些,为其正名,并非妄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华生认为恐惧是可以通过学习而产生的,同样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消除。
华生用刚出生11个月的小阿尔伯特为被试,实验目的试图使小阿尔伯特对小白鼠产生恐惧。具体实验:每当小阿尔伯特看到小白鼠对其产生兴趣,玩得很高 兴,并伸手去触摸它时,华生就用一根锤子猛敲击铁棍,发出巨大的噪音,孩子产生了不愉快的反应。华生是这样描述当时孩子的表现的:“他被吓得猛然跳了起 来,然后跌倒,一头扎进床上的褥子里,可是孩子并没有哭叫。”以后华生便多次中这样的情景。慢慢,小阿尔伯特表现出来对小白鼠明显的恐惧。其实这个实验与 巴普洛夫的狗摇铃分泌唾液是同一原理,就是经典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开始至对噪音产生恐惧,噪音与小白鼠绑定,多次重复,后撤去噪音,依然对小白鼠产生恐 惧,形成条件反射)。后来,多次重复实验之后,发现他不但惧怕小白鼠,害怕兔子、用海豹皮作的衣服外套和棉花。其实这就是刺激的泛化现象(对相似刺激也产 生相同的反应,跟小白鼠相似的毛茸茸的物体都会产生恐惧反应)。
华生对一位叫彼得的三岁男孩做过恐惧消除实验,或者称为去条件反射。彼得的症状与小阿尔伯特相似,是在家里养成的不但惧怕大白鼠,也怕兔子、毛大 衣、羽毛、棉团、青蛙、鱼和机械玩具。华生将恐惧消除的任务交给其研究生琼斯,琼斯将彼得置身于他所害怕的那些东西面前,同时让其它一些不害怕这些玩具的 孩子在场,彼得看到其他孩子玩得正愉快,自己的好奇心也就慢慢战胜恐惧。其实这个实验就是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看到榜样的行为,接受到强化—愉快,自己也愿 意去尝试).这种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彼得的恐惧开始逐渐消退。不幸的是,在实验过程中彼得患了猩红热,住了两个月医院。出院那天,正当他和护士上出租 汽车时,受到了一只大狗的攻击,当后来琼斯又把彼得带进实验室时,发现他比以前更怕这些东西了。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