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有这么一个案例:
在主题活动“交通工具博览会”进行时,老师把在电脑里找到的许多海轮船的图片放给幼儿看的同时绘声绘色地告诉他们老师乘轮船的感觉和开心的情感,这时班里的很多幼儿都纷纷表示自己也乘坐过轮船,甚至还有的幼儿将他的感受讲的非常美妙,神情也非常开心。
这时作为一名幼儿老师,你明知道孩子们这是在“说谎”你会怎么办?斥责他们在说谎还是不作为的粉饰太平?
这不仅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很多的幼儿教师或家长遇到过的问题,也是在教师考试当中考常考到的材料分析类型题。
说谎往往被人们视为一种恶劣的品质问题,面对孩子撒谎的时候,老师和家长们常常避之如虎,认为孩子的道德品质正在面临变质,必须帮他纠正过来。但对于幼儿来说,“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性质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根据心理因素来分析,幼儿说谎大致可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大类。就以上案例来说这是属于无意说谎的情况,是幼儿期儿童的一个典型的心理现象。幼 儿想象的特点的其中之一:容易把现实与想象混淆,有夸大与虚构的现象。幼儿时期孩子的记忆缺少精确度,常常把想像和事实混淆,常常只记住自己感兴趣的一 面,言谈中常常有虚构的成分,对事物的某些特征和情节往往加以夸大。比如说幼儿画画时,常把衣服扣子或他喜欢的东西画得很大。再如当幼儿听到小伙伴津津有 味地讲述自己去游乐场玩得特别高兴时,他既羡慕又想象着游乐场有多好玩,就会说:“我妈妈也带我去了。”这并非说谎,而是幼儿将想象与现实混淆,是幼儿心 理水平低,发展还不成熟的表现。
基于幼儿的生理、心理还未发育成熟,当老师或家长发现幼儿说谎时,一定要冷静下来,具体事情要具体分析,千万不要一味的呵斥,或者采取简单粗暴的行为解决问题,这些不恰当的粗暴行为也许会对幼儿产生着负面的影响,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都是不利的。
作为一名教师,无论是在应对考试中的材料分析题时,还是面对实际的教育情境中,我们都应当要具备分析和评判幼儿说谎现象的能力。对于幼儿说谎,不但 要认真分析当时的背景,如幼儿年龄、一贯表现、能力水平、说话动机等方面,还要分析幼儿谈吐表情、话语内容与实际是否相互矛盾等。
只有判断准确,才有利于进一步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