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五、简答题
[答案要点]
1.(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把从学习中积累起来的方法和知识迁移到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上来,把从 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境中,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否准确、有效地提取有关经验来理解新知识、解决新问 题,这实际上就是一个迁移的问题。
(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迁移是习得的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向能力与品德转化的关键环节。
(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应用有效的迁移原则,学习者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得更快、更好,并在适当的情境中主动、准确地应用原有的经验,防止原有经验的惰性化。
2.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学习发生的影响,这就是迁移。所以,认知结构是知识迁移的重要原因。
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已有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新学习是不存在的。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它是学生头脑 中全部观念的内容和组织。个人认知结构在内容和组织方式上的特征,称为认知结构变量,主要包括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原有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这三个 变量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的。如果学生在某一领域的认知结构越具有可利用、可辨别性和稳定性,那么就越容易产生迁移。
3.①使学生产生最大程度的迁移是有效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②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依据迁移规律。
4.(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六、论述题
[答案要点]
1.(1)形式训练说。它是以官能心理学为依据,认为人的各种活动都由相应的官能所主宰,各种官能分别从事不同的活动,迁移要经过一个“形式训练”的过程才能产生。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
(2)共同要素说。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或共同要素时,迁移才能产生。相同或共同要素指相同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刺激相似而且反应也相似时,两情境的迁移才能发生,相同联结越多,迁移越大。迁移是非常具体的并且是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
(3)经验类化理论。贾德的经验类化理论则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贾德认为,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
(4)关系转换理论。习得的经验能否迁移,取决于个体能否理解各个要素之间形成的整体关系,能否理解原理与实际事物之间的关系.即对情境中一切关系的理解和顿悟是获得一般迁移的最根本要素。
2.第一,相似性。两项学习任务中含有共同成分的多少决定相似性的大小。如所含共同成分较多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的产生。以学习材料的相 似性为例.英语和法语这两种学习材料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因此彼此之间很容易产生正迁移。而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共同成分较少.相对而言,不容易产生迁移。
第二.原有认知结构。原有认知结构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迁移方式。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原有认知对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
(2)已有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已有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效果越好;已有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越低.迁移的范围越小,效果也越差。
(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第三.学习的心向和定势。先前的学习对后面同类或相似课题的学习的影响即为学习定势。许多实验表明.学习定势对新课题的解决有两方面的作用:促进和阻碍。陆钦斯的”量杯”实验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

网校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万无一失?欣瑞网校教师编制培训名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协议保过班不过全退!赶紧报名吧!点击免费试听>>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 手机APP | 微博 | 教师编制考试交流群:273373270 | 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99528015   教师编制考试笔试课程 | 教师编制考试面试课程  点击咨询: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