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的功能。
2.A。解析:松散群体是正式群体形成的第一阶段,仅仅是时间和空间上结成群体,还没有共同活动的目的和内容。
3.D。解析: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集体。
4.A。解析:联合群体是正式群体形成的第二个阶段,它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只具有个人的意义。
5.C。解析:1920年阿尔波特让被试分别在单独情境和社会情境里工作,结果发现社会情境中的效果要比一个人单独活动好。
6.B。解析:群体动力是影响着群体与每个成员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
7.B。解析: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它通常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8.B。解析: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协调学生的行为,以求课堂目标的最终实现,必然要求学生共同遵守课堂行为规范,从而形成课堂纪律,即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9.D。解析:勒温曾在1939年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类型。
10.D。解析:勒温曾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不同的领导方式会形成不同的课堂气氛,其中民主型的课堂气氛最佳。
11.A。解析:教师促成的纪律有结构的创设和体贴,规定限制是结构创设,BCD属于体贴。
12.D。解析: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它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满足需要的程度。
13.A。解析:一般说来,群体问竞争的效果取决于群体内的合作。
14.A。解析:课堂里往往有消极和积极之分,积极的课堂行为是与促进课堂教学目的实际相联系的行为,消极的课堂行为是干扰课堂教学的行为。
15.B。解析:问题行为是一个教育性概念,差生、后进生和优秀生都有可能发生问题行为。差生、后进生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但在正常的班级里人数较少,所以两者的概念是不同的。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解析:群体对个人活动可以起促进作用也可以起阻碍作用,其决定因素是ABCD四个选项,和规模的大小没有关系。
2.ABCDE。解析:人际吸引和人际排斥是学生在课堂里处于不同的地位。题中的各项都是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主要因素。
3.ABCE。解析:正式团体就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D属于非正式团体。.
4.ABDE。解析:教师促成的纪律包括结构的创设和体贴,其中采纳学生的意见属于体贴的范畴。
5.CDE。解析:问题行为的化分方法有多种,其中的一种是将它分为扰乱性行为和心理问题行为两种,还有一种是将它分为品行性问题行为、性格性问题行为和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
三、填空题
1.课堂情境
2.人际关系
3.动机
4.正式;非正式
5.联合群体;集体
6.从众
7.消极的
8.学生
9.人际关系
10.语言符号系统;非语言符号系统
11.人际吸收;认知协调
12.创设;体贴
13.投射
14.剥夺学习权利
15.潜在威胁
四、名词解释
1.定型的期望:人们对教师在学校情境中执行任务往往有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即使某一位教师的外貌谈吐并不符合这种固定的看法,人们还是会按照这种固定的看法去看待和解释教师们的行为。
2.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
3.合作:学生们为了共同的目的在二起学习和工作或者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
4.竞争: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过程。
5.问题行为: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网校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万无一失?欣瑞网校教师编制培训名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协议保过班不过全退!赶紧报名吧!点击免费试听>>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 手机APP | 微博 | 教师编制考试交流群:273373270 | 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99528015   教师编制考试笔试课程 | 教师编制考试面试课程  点击咨询: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