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问答题
1、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答:性格虽然也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 内容的选择,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 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2、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3、简述少年期心理发展的特征。
答:少年期:是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少年的抽象 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 性。
4、简述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的特征。
答:青年初期: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5、简述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
答:(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关于最近发展区。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
6、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答:(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7、简述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答:(1)家庭教养模式;
(2)学校教育;
(3)同辈群体;
(4)社会文化因素。
网校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万无一失?欣瑞网校教师编制培训名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协议保过班,不过全退!赶紧报名吧!点击免费试听>>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 手机APP | 微博 | 教师编制考试交流群:273373270 | 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99528015
教师编制考试笔试课程 | 教师编制考试面试课程 点击咨询: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