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第二节 知识的获得
1、____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____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直观,直观)
2、知识直观的类型:____、____、____。(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3、____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____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____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4、 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 (5)________。(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习充分参与直 观过程。)
5、一般而言,模象直观的教学效果____实物直观。(优于)
6、知识直观的感知规律:____,____,____,____。(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
7、____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的活动过程。(概括)
8、知识概括的类型:____和____。(感性概括,理性概括)
9、 ____即直觉概括,它是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较低的概括形式。____是在前人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对感性知识经验进行自觉的加工改 造,来揭示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与联系的过程。它是一种高级的概括形式,它所揭示的是事物的一般因素与本质因素,是思维水平的概括。从____中,只 能获得概括不充分的日常概念和命题,只有通过____,才能获得揭示事物本质的科学概念和命题。(感性概括,理性概括,感性概括,理性概括)
10、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确运用变式。科学地进行比较。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11、一般而言,概念或规则的____传递了最有利概括的信息,____则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正例,反例)
12、在运用变式时,如果变式不充分,学生在对教材进行概括时,往往会发生两类错误:一类常见错误是________。另一类常见错误是________。(把一类或一些事物所共有的特征看做本质特征。在概括中人为地增加或减少事物的本质特征,不合理地缩小或扩大概念。)
13、概括过程即思维过程,就是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比较主要有两种方式:____和____。(同类比较,异类比较)
14、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的最常用方法是________。(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
第三节 知识的保持
1、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____、____和____三个子系统。(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2、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____,有一个相当大的容量。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大约为____,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____个组块。长时记忆保存时间长,_____,容量没有限度。(0.25-2秒,5秒到2分钟,7±2,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
3、对于遗忘发展的进程,德国心理学家____最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绘制成____,说明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____,呈____型。(艾宾浩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先快后慢,负加速)
4、遗忘的理论解释有:____,____,____,____。(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同化说,动机说)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