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是(  )。

A.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B.促进新旧知识联系

C.促进新知识长期保存

D.促进短时记忆

2.负有中小学生受教育权实现义务的主体不包括(  )。

A.教师

B.学校

C.国家

D.企业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愤”与“悱”的意思(  )。

A.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悱:口欲言而未能其貌

B.愤:愤怒。悱:想说而说不出来

C.愤:感觉不满足,努力地去做。悱:感觉心情不舒畅

D.愤:因不满意而心情激动。悱:感觉心情不舒畅

4.疏导原则就是(  )原则。

A.导向性

B.因材施教

C.循循善诱

D.有的放矢

5.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  )。

A.建立班集体

B.评定学生操行

C.抓好学生学习

D.组织学生活动

[page]

6.属于非测验的评价手段的是(  )。

A.观察

B.判断

C.反思

D.分析

7.属于自编测验的类型的是(  )

A.工作日记

B.客观题

C.等级评价量表

D.行为检查单

8.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  )。

A.道德情感异常

B.道德行为不良

C.道德意志薄弱

D.道德认识缺乏

9.(  )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

A.教学方法

B.教学原则

C.教学任务

D.教学目的

10.提出“化民成俗,其必有学”的论著是(  )。

A.《理想国》

B.《学记》

C.《政治学》

D.《大学》

[page]

11.“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  )。

A.先导性

B.感染性

C.权威性

D.针对性

12.据记载,我国的小学最早出现于(  )。

A.殷周时代

B.秦代

C.唐代

D.明代

13.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  )。

A.幼儿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春期

14.小学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最重要的是要考虑(  )。

A.形象性与兴趣性

B.娱乐性与生活性

C.科学性与思想性

D.知识性与个性

15.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  )

A.引导性

B.间接性

C.简洁性

D.交往性

[page]

16.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  )。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观念

D.道德行为

17.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是(  )统一的过程。

A.个体与环境

B.个体与社会

C.个体与教育

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18.小学班主任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学生

B.班会活动

C.建立学生档案

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9.课外活动不包括(  )。

A.社会活动

B.科技活动

C.文学艺术活动

D.选修课

20.属于主题班会形式的是(  )。

A.主题报告会

B.学科小组

C.科技活动

D.社会公益活动

[page]

二、填空题

21.小学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__________教育。

22.根据课程的组织方式,可把课程分为:分科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__________。

23.主题班会应以_________为主,教师不能包办。

24.教学大纲即_________,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25.课外活动计划实施的终结性环节是_________。

26.小学毕业考试在县级教育部门的指导下,一般由__________命题,农村也可由乡、镇教育管理机构组织命题。

27.课程设计要强调_________、探索性、实践性,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亲身实践,注重学生的探索、获得各种直接经验。

28.教育技术的_________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包括工艺、设备、程序、手段等)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29.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年限通常有:小学六年、初中三年的“_________”;小学五年、初中四年的“五四学制”;小学和初中“九年一贯制”。

30.__________的教育目的决定了全面发展教育的整体内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

三、判断题

31.阶段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

3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的需要。(  )

33.外铄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

34.课程设计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  )

35.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这是学生学习与从事学习活动的其他社会成员的区别之一。(  )

36.学校教师要贯彻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和下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参加各类实现教育目的的活动等。( )

[page]

37.教学计划规定了各学科的基本要求、各种活动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等,还设置了“地方安排课程”。(  )

38.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  )

39.运用知识的目的在于使教师及时获得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进程与要求。(  )

40.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

四、简答题

41.简述课程计划编制的原则。

42.什么叫“义务教育”?它与“普及教育”有什么不同?

43.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哪些?

44.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依据是什么?

45.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的目的是什么?

五、论述题

46.下面是三个小学生的对话:

学生甲:“我觉得我爸爸最伟大,爸爸对我影响最大,学校教育可有可无。”学生乙:“当然老师的作用最大了,没老师的教育,你能识字吗?”

学生丙:“我觉得社会最伟大,警察叔叔很辛苦,能抓坏人。”

请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角度,结合案例谈谈你的看法。

网校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万无一失?欣瑞网校教师编制培训名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协议保过班不过全退!赶紧报名吧!点击免费试听>>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 手机APP | 微博 | 教师编制考试交流群:273373270 | 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99528015   教师编制考试笔试课程 | 教师编制考试面试课程  点击咨询: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