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三、单项选择题
1.学风、校风、校规、校纪等属于校园文化中的( )。
A.物质文化
B.制度文化
C.教师文化
D.学生文化
答案:B。解析:在校园文化中,学风、校风、校规、校纪等属于制度文化。
2.教师不得有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因为学生享有( )。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答案:C。解析:人格尊严指学生享有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
[page]
3.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特征的是( )。
A.课程目标
B.课程标准
C.教学计划
D.培养目标
答案:C。解析:教学计划是全面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必然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的特征。
4.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始建于(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斯宾塞
D.洛克
答案:A。解析:夸美纽斯奠定了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5.学科专家的建议是( )最主要的依据之一。
A.教育目标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答案:C。解析:学科专家对学科的知识内容、发展趋势、一般功能及其与相关学科的联系非常熟悉,所以他们的建议是课程目标最重要的依据之一。
6.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 )。
A.学习动机
B.学习兴趣
C.学习目的
D.学习内容
答案:A。解析:学习兴趣、求知欲和责任感等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学习动机,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page]
7.制约课程改革的三大因素是( )。
A.政治、经济、文化
B.社会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课程理论
C.社会、知识、儿童
D.教育目的、教育理念、课程理论
答案:C。解析:社会、知识、儿童是制约课程改革的三大因素。
8.下列属于道德讨论中“引入提问”的策略是( )。
A.升华性问题
B.突出道德争端
C.澄清与总结
D.突出相邻阶段的论点
答案:B。解析:在引入提问中,教师可采用的策略有:(1)突出道德争端;(2)询问“为什么”的问题;(3)使情境复杂化。
9.被形象地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的教育阶段是( )。
A.小学教育
B.初中教育
C.高中教育
D.大学教育
答案:B。解析:教育的不同阶段中,初中教育被形象地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的教育阶段。
10.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有两种领导方式运用得比较多,一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另一种是( )的领导方式。
A.“学生中心”
B.“教师中心”
C.“德育中心”
D.“集体中心”
答案:D。解析:我国学校教育对班主任工作的考评和教学成绩挂钩,导致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教学中心”和“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运用比较多。
[page]
11.杜威和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 )的代表。
A.人文主义教育学
B.存在主义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要素主义教育学
答案:C。解析:杜威主张教育应为当下的生活服务,要“在做中学”,所以他的思想被认为是实用主义的。
12.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的是( )。
A.外铄论
B.内发论
C.遗传决定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答案:A。解析: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13.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
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
B.生产领域的应用
C.学校教育
D.市场推广
答案:C。解析:学校教育所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
14.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的( )。
A.洋务运动的推行
B.废科举,兴学校
C.京师大学堂的成立
D.北洋大学的创建
答案:B。解析:清末“废科举,兴学校”,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的近代学制,使中国近代教育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所以是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
[page]
15.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特定的( )属性的人。
A.自然
B.社会
C.实践
D.现实
答案:B。解析:学生是社会成员,不可避免地要打上社会发展的烙印。
16.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思维能力的培养
B.创新能力的培养
C.想象能力的培养
D.实践能力的培养
答案:B。解析:创新精神和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分水岭”。
17.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卢梭
B.凯兴斯坦纳
C.涂尔干
D.沛•西能
答案:C。解析: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涂尔干。
18.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 )有极大的关系。
A.设计
B.安排
C.认识
D.设想
答案:B。解析:教师通过对环境的安排使其更有利于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page]
19.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导向和动力作用的是(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答案:A。解析:德育是各育的方向,是灵魂,对其他各育起着导向和动力作用。
20.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 )。
A.读、写、算
B.读、写、画
C.读、画、算
D.写、画、算
答案:A。解析:读、写、算是公民最基本的能力。
网校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万无一失?欣瑞网校教师编制培训名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协议保过班,不过全退!赶紧报名吧!点击免费试听>>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 手机APP | 微博 | 教师编制考试交流群:273373270 | 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99528015
教师编制考试笔试课程 | 教师编制考试面试课程 点击咨询: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