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4.试述为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教育者应采取的相应策略。
参考答案: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人的意志可以改变的。教育要获得预期的效果,必须深入认识这些规律,在此基础上设计有效的教育活动: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教育工作要做到循序渐进。 一切知识技能的传授、智力的发展、体制的增强、思想品德的培养,都要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的顺序,既不要“拔苗助长”、“陵节而施”,也 不要压抑学生的发展、消极的迁就学生的现有的发展水平。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这一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地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上,不能搞“一 刀切”,不能把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混为一谈。同时,还要看到各年龄阶段之间的相互联系,不能人为地截然分开,要注意各阶段之间的“衔接”工作。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个体身心各个方面的发展存在关键期,为了有效地促进个体身心的发展,教育工作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效果。
(4)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这一规律要求教育工作不仅要认识学生发展的共同特征,还应充分重视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和积极因素,选择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5)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这一规律要求教育者,首先要对全体学生,特别是存在身心障碍、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心;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积极性,从而获得身心协调、统一的发展。
5.你是如何认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的?该如何去落实教育目的?
参考答案:(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是:
A.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B.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C.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2)我国教育目的的落实:
A.注意人才以下的这样几个方面: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开放思维;崇高理想。
B.正确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德、智、体、美诸育之间的关系;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
网校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万无一失?欣瑞网校教师编制培训名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协议保过班,不过全退!赶紧报名吧!点击免费试听>>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 手机APP | 微博 | 教师编制考试交流群:273373270 | 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99528015
教师编制考试笔试课程 | 教师编制考试面试课程 点击咨询: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