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1、德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 C )A德育的社会功能
B个体发展功能
C个体享用功能
D政治功能
2、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 B )
A德育内容
B德育目标
C德育过程
D德育原则
3、“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最符合下列哪个德育原则( D )
A导向性原则
B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C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4、德育的“认知模式”中,设置两难问题是为了( B )
A道德发展的形式
B测量道德判断的发展水平
C测量道德发展的能力
D测量道德发展的结构
5、德育“认知模式”的提出者是( B )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班杜拉
D奥苏伯尔
6、“私德教育”的核心是( A )
A家庭美德教育
B个性品质教育
C职业道德教育
D交往礼仪教育
7、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是( A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
D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8、“为了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是指( B )
A德育的途径
B德育方法
C德育的结构
D德育的内容
9、“社会模仿”的德育模式是一种( D )
A行为主义学说
B认知主义学说
C人本主义学说
D认识—行为主义学说
10、狭义的学校德育专指( A )
A道德教育
B传统美德教育
C时事政治教育
D思想教育
11、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道德知识的途径是( A )
A思想政治课
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C劳动
D少先队或者共青团活动
12当受教育者达到了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意味着( A )
A德育目标的最终实现
B德育过程中一个阶段的结束和新的阶段的开始
C德育过程中主要矛盾消失
D德育过程中主要矛盾转化为次要矛盾,次要矛盾转化为主要矛盾
13、德育过程的真正开端和起点是( B )
A提高品德认识
B激发品德发展动机
C陶冶品德情感
D培养品德行为习惯
14、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实际活动,在实践中进行锻炼,以提高品德认识和实际活动能力,形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方法是( C )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锻炼法
D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法
15、不属于我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基本内容的是( C )
A爱国主义教育
B劳动教育
C宗教教育
D民主和法制教育
网校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万无一失?欣瑞网校教师编制培训名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协议保过班,不过全退!赶紧报名吧!点击免费试听>>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 手机APP | 微博 | 教师编制考试交流群:273373270 | 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99528015 教师编制考试笔试课程 | 教师编制考试面试课程 点击咨询: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