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原始性、非独立性、全民性、自发性、无阶级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使教育成为独立的形态。
东西方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1)古代中国:
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西周,“学在官府”,并有“国学”“乡学”之分。其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稷下学宫。
两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与太学、九品中正制。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
宋元明清:八股文。
(2)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
四个等级按高到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3)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文士(书吏)学校。
(4)古希腊罗马: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
(5)中世纪的欧洲: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会教育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教育主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6)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意)维多利诺、(尼德兰)伊拉斯谟、(法)拉伯雷和蒙田
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