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参考答案
1.B 解析:“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发展的理性诉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2.B 解析:学校是教学之地,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
3.C 解析:法国成人教育理论家保罗•朗格郎向国际成人教育促进会首次提出“终身教育”一词,他倡导建立一个新的教育体系,使教育从纵向方面贯穿于人 的一生,从横向方面连接人和社会的各个侧面,使今后的教育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刻,随时都能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
4.C 解析:思维是人类智力的核心因素。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
5.C 解析:17世纪的夸美纽斯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育理论体系。他的《大教学论》一般被认为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6.A 解析:儿童在某一时期发展某种能力最为迅速有效,错过之后再补就无法达到那种效果或者能力,这就是关键期,即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7.B 解析: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人的一生都要经历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和成年期等几个阶段。不同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的不同特征。
8.D 解析:气质是先天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9.B 解析:中小学教育是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0.B 解析:直观性原则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硬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11.A 解析:循序渐进的教学,是一种按照科学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进行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和一定的思维能力。违背人的发展规律的教育是难以达到效果的。
12.D 解析:继时对比是指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的变化,糖和药就是前后两种刺激物。
13.C 解析:政治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但是二者常常并不平衡,教育有时超前于社会的发展,有时又滞后于社会的发展。
14.A 解析:道德认知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知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道德认知是个体道德的核心部分。
15.D 解析: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是指社会性功能。
16.D 解析:米丁斯基在其著作《世界教育史》中提出:只有从恩格斯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个著名的原则出发,才能了解教育的起源。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
17.C 解析:“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一…强调学习是积极的思维过程。
18.B 解析:中脑是视觉和听觉的反射中枢。
19.A 解析:计算可知,该同学的智商为l20。智商在80一120的儿童,属于智力正常的儿童。
20.A 解析:无意想象又叫不随意想象,是无目的、不自觉产生的想象。
21.B 解析: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时被喜事所引起的愉快心情按其强度来说并不强烈,但这种情绪状态并不在事过之后立即消失,往往会持续一段时间。
22.C 解析:奥苏贝尔的认知一接受学习论中提出了先行组织策略,指在学习任务本身之前先呈现引导性材料的教学策略。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