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三、判断题
1. 信度在测量学上也称为测验的有效性,指一项测验能测到预先想测的知识和能力的程度。 ( )
2. 由于教育研究是理论性很强的研究领域,所以教师在开展教育研究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 )
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是指做好优秀生的教育工作和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 ( )
4.人的情感不仅是一种消极的内心体验,而且是一种积极的力量。 ( )
5.集中复习的效果优于分散复习的效果。 ( )
6.卢梭是一位“自然教育”思想家。 ( )
7.教育现代化就是指学校设施的现代化。 ( )
8.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内部协调与对外适应良好两方面。 ( )
9.从迁移的性质来看,倒摄抑制属于逆向负迁移。 ( )
10.智育就是指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 ( )
11.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 ( )
12.只要升学率提高了,学校就实现了素质教育的目标。 ( )
13.学校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是班主任工作。 ( )
14.课堂情境结构对课堂纪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控制上。 ( )
15.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及榜样示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到观察学习的效果。 ( )
16.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 )
17.与黏液质的气质类型相对应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开朗型。 ( )
18.备课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时教师应把全部精力放在钻研教材上。 ( )
19.在同化性迁移中,决定迁移的关键成分是在最初的学习中建立起来的。 ( )
20.人们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对英雄人物的颂扬,这些情感内容是理智感。 ( )
四、简答题
1.培养和建设班集体,班主任需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2.简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五、综合分析题
1.小王是班上出了名的“调皮鬼”,上课不专心,课后与同学追逐打闹,花钱无节制,甚至连放学回家的车费都要向老师借。老师找他谈话后他答应改过,但并无实际行动。
问题:假如你是小王的老师,将如何运用有关德育知识来解决这一现实问题?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对高一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新教材课外读本阅读情况的调查,结果2/3以上学生的完成情况很不理想。这一数字让语文老师们十分震惊,如果不扩大知识面,单靠课本上的材料,怎么能全面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水平呢?
一部分教师认为,应该改革阅读教学模式,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王老师还设计了 “语文课进阅览室”的具体方案:学生在阅览室阅读自己喜欢的刊物,并组成兴趣小组,阅读与研究、交流相结合;搭建“语文课进阅览室交流平台”,以学生为主 持人发表同学们的 “荐杂文”“知类文…‘谈方法”“说感悟”,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激发学习的成就感。方案提出以后,教师们都觉得这个方法不错,但它要求任课教师花费 更多的心血来备课和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这对于已经非常繁忙的教师们来说,无疑是个重负。学校领导对此 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并选择了高一、高二年级的五个班进行每周在阅览室上一节语文课的实验。
一段时间下来,王老师惊讶地发现两个“没想到”:第一个“没想到”是课堂秩序会这么好。原来体育课后上语文课,刚刚进行剧烈活动的学生要有一段时间 才能平静下来。现在进了阅览室,大家各就各位,很快进入阅读环节;第二个“没想到”是见效这么快。半个学期的十多节课下来,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作文水平普 遍有了改观。期中考试,语文成绩也明显提高。学生们都说喜欢这种新的上课方式。
问题:结合新课程改革,谈谈你对王老师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实验的看法。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论语》记载:有一次,孔子与学生公西华正在交谈,子路来向孔子请教:“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吗?” 孔子答:“有父兄在,为什么急于行动呢?”一会儿,冉有也来请教同样的问题,孔子说:。“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公西华不明白老师为什么对同一个问题给予 不同的回答。孔子解释说:“子路总是好胜,我是有意让他遏事后退一步,冉有畏缩,我是有意鼓励他遇事极力向前。”
问题:孔子向学生施教的心理依据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网校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万无一失?欣瑞网校教师编制培训名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协议保过班不过全退!赶紧报名吧!点击免费试听>>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 手机APP | 微博 | 教师编制考试交流群:273373270 | 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99528015   教师编制考试笔试课程 | 教师编制考试面试课程  点击咨询: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