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单项选择题1.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的发展是人的潜能的完善,这种理论是(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成熟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答案】A。解析: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发论观点认为: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心理发展的实质是这种自然因素按其内在的目的或方向而展现的。外部条件只能影响其内在的固有发展规律,而不能改变规律。
2.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 )。
A.人身自由权决定的
B.隐私权决定的
C.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D.荣誉权决定的
【答案】C。解析:人格尊严是具有伦理性品格的权利,是主体对自己尊重和被他人尊重的统一,是对个人价值主客观评价的结合。
3.有的人诚实、正直、善良,有的人虚伪、狡猾、恶毒;有的人勤劳俭朴,有的人懒惰奢侈。这是什么方面的差异?( )
A.性格
B.情绪
C.人格
D.气质
【答案】A。解析:性格表现于对现实的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是一个人基本精神面貌的具体体现,是个性的核心部分。
4.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适应性的心理活动,强调意识活动在人类的需要与环境之间起重要的中介作用的心理学流派是( )。
A.构造主义学派
B.机能主义学派
C.精神分析学派
D.人本主义学派
【答案】B。解析:机能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适应性的心理活动,强调意识活动在人类的需要与环境之间起重要的中介作用。
5.全班同学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突然有个同学不小心将书掉在地上,发出“啪”的一声响,这时同学们会不约而同地将视线转向发出声响的地方,这样的注意就是( )。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选择注意
【答案】A。解析:无意注意往往是在周围环境变化时产生的,在某些刺激物的直接作用下,人就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感觉器官朝向刺激物,并且试图认识这些事物。
6.盛怒时,拍案大叫暴跳如雷;狂喜时,捧腹大笑,手舞足蹈;绝望时,心灰意冷,麻木不仁。这说的是一种( )。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热情
【答案】A。解析:激情是一种猛烈、迅速爆发、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
7.假定某个年龄组的平均分数为70分,标准差为l0分。某生测验得80分,则该生的智为( )。
A.80
B.110
C.115
D.120
【答案】C。解析:根据韦克斯勒离差智商计算公式,IQ=100+15Z=100+15(X-M)/S,该生测验得80分,他的智商 ,代入上述公式,智商是115。
8.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中,以下哪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 )
A.感知运动阶段(0一2岁)
B.前运算阶段(2—7岁)
C.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D.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答案】C。解析: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已掌握了守恒,思维也具有了可逆性。即具体运算阶段(7——l11岁)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
9.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的发展阶段理论,小学阶段儿童的发展任务主要是( )。
A.自主感对羞愧感
B.勤奋感对自卑感
C.亲密感对孤独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答案】B。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的发展阶段理论,6到11岁的儿童的发展任务是勤奋感对自卑感,此年龄段正是小学阶段。
10.有些儿童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答案】A。解析:冲动型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说明反应快,由“常常出错”可知这些儿童反应的精确性差,所以这种认知方式是冲动型。
11. 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为( )。
A.终身教育
B.普通教育
C.职业教育
D.义务教育
【答案】A。解析:终身教育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终身教育是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12.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科夫
【答案】B 。解析: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泛智教育思想,那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
13. 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答案】D。解析:(1)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2)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可分为基础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3)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4)从教育阶段的角度,可分为幼儿园课程、 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5)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
14. ( )是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培养目标
【答案】D。
15. ( )是小学教师最为常用的研究方法。
A.观察法
B.访淡法
C.实验法
D.行动研究法
【答案】A。解析: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和记录,然后对所做记录进行分析,发现心理活动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16. 最早将“教育”两个字作一词连用的是战国时期的( )。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老子
【答案】B。
17. 以下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错误的选项是( )。
A.教育目的是社会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综合
B.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
C.教育目的就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D.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答案】C。解析:教育目的是学校确立培养目标的依据,故C不正确。
网校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万无一失?欣瑞网校教师编制培训名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协议保过班,不过全退!赶紧报名吧!点击免费试听>>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 手机APP | 微博 | 教师编制考试交流群:273373270 | 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99528015
教师编制考试笔试课程 | 教师编制考试面试课程 点击咨询: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