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五、案例分析题
28.某日报报道:面对调皮学生无心向学、校风日下的状况,为感化学生,重新挽回学生的学意识,校长曾经三次跪在讲台上为学生讲课。
试分析该校长的做法。
答案:案例中校长的做法实属无奈之举,其初衷是想挽回学生们的向学之心,但其做法并不恰当。首先,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个性、有创造力和幸福 感的人。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首先应具有这些品质。教师没有思想,便不能培养有思想的学生;教师没有独立人格,学生更无从谈起;教师有理想和尊严,才能培 养出有理想和有尊严的学生。所以教师应先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合适,是否会适得其反。其次,站在学生的角度看校长的做法,教师的人格不再神圣,而如果学生对 教师不再尊重,教育便会产生危机。校长的这一跪很可能会把学生推得离教育更远。只有教师重新赢得社会的尊重.有了较高的地位,才能站直了腰杆教书。
不跪着教书,教师要做的是树德,以崇高的师德激励自己、感化学生、影响社会;要有思想,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丰富自己的内涵. 多读书,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养。教师应有自己的品格,不能让狭隘的功利左右自己的教育观,为了外在可见的利益丧失了个人的原则。
29.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期末考试刚刚结束,几位学生怯生生地找到班主任,几乎是用哀求的语气对班主任说:“别给我们排队了。”孩子们的目光里充 满了惶恐与不安。这位教了20多年书的教师心头一热,眼睛湿润了。事后,他对记者说:“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到了那一份沉重。”根据某课程调查专家小组的一 项调查显示:“96%的学校给学生按考试成绩排名次,经常排名次的占68%;75%的学生对全班公布分数和排名次感到紧张、害怕,甚至讨厌。”
问题:请依据以上实例,分析“排名榜”带来了什么?
答案:(1)以上实例告诉我们,“排名榜”给相当一部分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可能会有一些学生把这种压力转化为奋起直追的动力,但不容否认,必定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承受不了这种心理压力而造成心理障碍.厌学、厌世,甚至轻生,这是违背“排名”初衷的。
(2)“排名榜”还带来了老师对学生教育的简单化。一个教师所面对的学生集体.总有各方面发展得好一些的学生,也会有各方面发展得差一些的学生。教 师要使优等生获得更好的发展,使差考生跟上整个学生集体的发展水平.就不能不研究优等生和差考生的特点及其教育对策。“排名榜”想通过排名次达到优的更 优、差的变优的目的.愿望虽好,但往往事与愿违,把教育的复杂性简单化了,肯定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3)“排名榜”还把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简单化了。排名次往往是排学生学习书本知识(主要是记忆、理解书本知识)的名次。用这样一个标准来衡量 学生学习成果,显然是不科学的。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学习成绩不好,并不说明他的其他智能差:同样,学习成绩好.不等于其他方面的智能 好。因此,“排名榜”不科学,应废止。
30.早读铃声响了,班主任王老师走进教室,不久小李(学习成绩位列班上的前几名)气喘吁吁跑进教室,王老师摆了一下手,示意他进去坐好。过了一会 儿,“差生”小赵跑来,看到班主任在教室,就在教室外喊声“报告”,王老师将其引至教学楼拐角处,做了十分钟的“思想工作”。看到这两种情景的同学们窃窃 私语。
问题:王老师的做法是否妥当?
答案:本案例中王老师对待两名迟到的学生的不同做法没有达到教师应有的平等对待、尊重学生的基本要求。教师的公平与公正要求教师在育人的态度和行为 上主持正义,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论学生的性别、相貌、能力、天赋、经济条件、家庭背景等主客观条件,都要用同一标准对待学生。王老师根据成绩的好坏区别对 待学生,没有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只是还没有被教师发现或被教师忽视。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应平等对待,服务于全体学生,不应厚此薄彼。
六、论述题
31.论述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答案: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说来,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道者角色。教师负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教师对学生的“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等有引导和示范的责任。
(2)授业解惑者角色。教师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精心加工整理,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帮助他们解除学习中的困惑,启发他们的智慧.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3)示范者角色。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4)管理者角色。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肩负起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责,包括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等,并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
(5)朋友角色。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往往愿意把教师当作他们的朋友,也期望教师能把他们当作朋友看待,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
(6)研究者角色。教师工作对象的千差万别以及教学内容的不断发展变化,决定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
32.论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案:(1)以人性为本位的教学目的观
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帮助发展人的个体性,帮助学生认识到他们是独特的人类并最终帮助学生实现其潜能。人本主义强调学校教师在教学中应重点帮助学生明确 学习的目标和学习的内容.创设能促进学生学习的良好的心理氛围,保证学生在充满满足感、安全感的情境中通过教师安排的合适的学习活动,发现学习内容的价 值、意义,使学习者成为充分发展的人。
(2)彰显主体的教学过程观
人本主义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这是其自我实现的教育目的的必然产物.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教师在教学 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的意义。建立学习内容与学习者个人之间的联系, 指导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的材料,激发学生从自我倾向性中产生学习倾向,培养学生自发、自觉的学习习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意义的学习。
网校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万无一失?欣瑞网校教师编制培训名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协议保过班,不过全退!赶紧报名吧!点击免费试听>>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 手机APP | 微博 | 教师编制考试交流群:273373270 | 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99528015
教师编制考试笔试课程 | 教师编制考试面试课程 点击咨询: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