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1.“距离等于速度与时间的乘积”所表达的内容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
A.概念
B.原理
C.规则
D.技能
【答案】C。
2.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 )。
A.新授课和巩固课
B.讲授课和练习课
C.单一课和综合课
D.理论课和实践课
【答案】C。解析:在实际的教学中,有时一节课只完成一个任务,有时一节课则需完成多项任务,所以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课的类型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因此,正确答案选C。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 究( )。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一般责任
D.行政责任
【答案】B。解析: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是指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或者不及时报告,致使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行为。根据我国《教育法》的规定,犯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者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知识直观的类型中,( )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广泛使用。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符号直观
【答案】C。 解析: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言语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的感知及对语义的想象而进行的一种直观的能动的反映形式,与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相比,它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可以广泛使用。
5.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要规定所需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二是要规定所要培养出的人的( )。
A.质量规格
B.社会价值
C.发展方向
D.发展速度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育目的的结构”这一知识点。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做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做出规定。所以本题选B。
6.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
A.动力
B.动机
C.条件
D.基础
【答案】A。解析: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动力,是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没有活动,没有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也就没有个体的发展。
7. 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
A.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答案】D。解析:陶冶教育法是指班主任自觉地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心灵受到感化,进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方法。
8.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这是( )。
A.系统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量力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答案】B。 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心理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可以加速或延缓,但发展的顺序一般不能改变。这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差异性
C.阶段性
D.连续性
【答案】A。 解析:在正常的条件下,个体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可逆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如认知的发展是从感知动作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概括思维。
10.下列哪个概念属于维果斯基的理论观点?( )
A.图式
B.自我同一性
C.力比多
D.最近发展区
【答案】D。 解析:图式是皮亚杰的观点;自我同一性是埃里克森的观点;力比多是弗洛伊德提出来的。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11.德育在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 )作用。
A.关键
B.基础
C.前提
D.定向
【答案】D。解析:德育在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定向的作用。它所包括的政治态度、道德品质、世界观及思想等方面的教育,是解决为谁服务问题的。它保证人的各方面发展沿着一定的政治方向前进。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12.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说理教育模式
【答案】B。解析:体谅模式是由英国德育专家麦克费尔等人创建的一种德育模式。该模式假定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首要职责。它以一系列的人际与社会情境问题启发学生的人际意识与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
13.根据学习的层次,比概念学习低一层的是()。
A.信号学习
B.规则学习
C.辨别学习
D.言语学习
【答案】C。解析: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把学习分为八类:(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结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划或原理学习;(8)解决问题学习。
14.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的心理学流派是()。
A.构造主义学派
B.机能主义学派
C.精神分析学派
D.人本主义学派
【答案】A。解析:构造主义学派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雀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联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15.学生学习“功一力×距离”,这种学习属于()。
A.辨别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规则或原理学习
【答案】D。解析:规则或原理学习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
16.“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A.连续性
B.长期性
C.示范性
D.创造性
【答案】D。解析:“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敢于创新,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17.教育的本体功能之一是(  )
A.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B.促进生活发展,服务经济建设
C.对政治经济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D.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
【答案】D。解析:教育的功能有社会功能和本体功能,选项A、B、C都属于社会功能,只有D属于本体功能。
18.“随机应变”是思维的(  )品质。
A.广阔性
B.独立性
C.灵活性
D.逻辑性
【答案】C。解析:“随机应变”反映了思维的灵活性。
19.我国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改为“课程计划”的文件颁布于(  )
A.1985年
B.1992年
C.1993年
D.1994年
【答案】B。解析:l99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中,首次将“教学计划”改为“课程计划”。
20.按照迁移性质的不同,学习迁移可以分为()。
A.正迁移与负迁移
B.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
C.普通迁移与特殊迁移
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答案】A。解析:根据迁移性质的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而划分,学习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网校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万无一失?欣瑞网校教师编制培训名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协议保过班不过全退!赶紧报名吧!点击免费试听>>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 手机APP | 微博 | 教师编制考试交流群:273373270 | 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99528015   教师编制考试笔试课程 | 教师编制考试面试课程  点击咨询: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