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二、名词解释
16、 前摄抑制
答: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识记和回忆起干扰作用称为前摄抑制。
17、 情绪和情感
答:情绪一般指个体在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情景中直接产生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如满意、愉快、高兴、痛苦、忧愁、厌恶、恐惧、憎恨;情感一般指 个体意识到自己与客观事物的关系后而产生的稳定的、深刻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两者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page]
18、 角色期待
答:角色扮演者对自己和别人应表现 出什么样的行为或应成为什么样的角色的想法和期待。
19、 负诱因
答:凡是个体因逃离或躲避诱因而得到满足时,这种诱因称为负诱因。
三、简答题
20、简述班主任对班级的领导方式及其对学生的影响。
答:班主任对班级的领导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 专制型:这种领导方式的班主任会对学生时时严加监视,要求学生无条件地接受一切命令,很少会对学生给予表扬,不相信学生能够自觉学习。因此会导致学生易激怒,不愿意与其他同学及老师合作、推卸责任也是常有的事,而且会表现为教师一旦离开课堂,学习就明显松垮。
2. 放任型:这种领导方式的班主任在和学生打交道中几乎没有信心,认为学生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对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对学生活动不鼓励也不反对,不参加学生活动也不提供帮助。因此学生不知道该做什么,体现为道德水平不高,学习成绩也不好,更没有合作精神。
3. 民主型:在这种领导方式的指引下,班主任与班集体共同制定计划和做出决定,乐于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鼓励集体活动,会对学生给予客观的表扬与批评。因此在这种氛围下的学生会乐于学习,有合作精神,会相互鼓励,不论教师在不在课堂,学生的努力程度都会较好。
21、简述智育的基本任务。
答:智育的主要任务包括:①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②培养训练学生形成基本技能和技巧;③发展学生智力。
22、简述动机产生的条件。
答:1.内在条件是需要: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与需要紧密联系,但它又不同于需要。只有当需要达到一定程度,才能成为推动或阻止某种活动的内部动力。
2.外在条件是诱因:能够引起个体动机并满足个体需要的外在刺激,称为诱因。凡是使个体趋向或接受某种刺激而获得满足的,称为正诱因;凡是使个体逃离或躲避某种刺激而获得满足的,称为负诱因。
[page]
23、 简述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
答:1、自我评价由“他律性”向“自律性”发展
2、从依据具体行为进行评价向应用道德原则进行评价发展
3、从根据行为的效果进行评价向把动机与效果结合起来进行评价发展
4、从正确评价别人的行为向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发展

网校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万无一失?欣瑞网校教师编制培训名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协议保过班不过全退!赶紧报名吧!点击免费试听>>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 手机APP | 微博 | 教师编制考试交流群:273373270 | 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99528015   教师编制考试笔试课程 | 教师编制考试面试课程  点击咨询: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