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1.教育法规的特点主要是(  )。
A.民主性、限制规范的普遍性
B.国家意志性、限制规范地方性
C.国家意志性、民主规范地方性
D.国家意志性、限制规范普遍性
【答案】D。
2.王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  )
A.当地县教育局
B.当地县人民政府
C.地市教育局
D.省教育厅
【答案】A。解析:《教师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  )的原则。
A.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B.惩罚为主、教育为辅
C.教育与惩罚并重
D.开除学籍
【答案】A。
4.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  )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A.高于
B.接近
C.不低于或者高于
D.同等于
【答案】C。解析:《教师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5.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是(  )
A.《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B.《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C.《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D.《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答案】C。
6.县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  ),保障居住分散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A.中学
B.寄宿学校
C.学校
D.小学
【答案】B。解析:《义务教育法》第十七条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寄宿制学校,保障居住分散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7.《教育法》第十条规定:“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这体现了教育法的(  )原则。
A.方向性
B.平等性
C.公益性
D.全面性
【答案】B。解析:平等性原则是从教育机会平等和扶持特殊地区和人群教育的原则。
8.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学校应当(  )。
A.让司法机关代劳
B.让居委会、村委直接负责
C.让政府部门开展
D.聘任从事法制教育的专职或兼职的教师
【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
9下列不属于教育行政法规的文件是(  )。
A.《学位条例》
B.《上海市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
C.《教学成果奖励条例》
D.《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
【答案】B。解析:教育行政法规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为实施、管理教育事业,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教育行政法规在内容上是 针对某一类教育管理事务发布的行为规则,而不是针对某个具体的事件和具体问题作出决定。在形式和结构上必须比较规范,在时效上必须有相对的稳定性;其制 定、审定、公布须经过法定的程序。B项属于地方性的法律法规。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  )
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
【答案】D。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的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全面发展” 和“面向全体(学生)”。所谓“全面发展”主要指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在身体、心理和精神等方面都能健康成长。所谓“面向全体”就是应 当为所有学生的发展提供全面的教育,从而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和整体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服务。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  )起开始施行。
A.1995年9月10日
B.1994年1月1日
C.1986年2月16日
D.1999年3月
【答案】B。解析: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5号公布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12.男同学小陈平时自由散漫,学习不认真,一天在课堂上用手机给班上的女同学发短信“曾某,我爱你”,被上课的王老师发现收缴,并将小陈的短信向 全班同学宣读。同时指责其“思想堕落,道德败坏”。下课后小陈要求王老师归还手机,王老师说:“这是罪证,不能归还。要交学校德育处”。校长指出,王老 师:①未经学生同意翻看短信侵犯学生的隐私权。②批评的话语侵犯学生的人格权。③收缴手机侵犯学生的财产权。④作为老师不能以违法的方式对待学生的违纪行 为。你认为校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13.制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目的是(  )
A.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B.保护学校的合法权益
C.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D.保护学生、学校的合法权益
【答案】D。解析:第一条 为积极预防、妥善处理在校学生伤害事故,保护学生、学校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其他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14.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A.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B.团队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C.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D.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四条【教育目标】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 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5.有的场所,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允许未成年人进入,这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对社会保护的基本要求。以下不属于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是(  )。
A.营业性的歌星演唱会
B.正在营业的影剧院
C.营业性的酒吧
D.营业性舞厅
【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条【公共场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书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应当对未成年 人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展览馆、美术馆、文化馆以及影剧院、体育场馆、动物园、公园等场所,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未成年人免费或者优惠开放。 第三十六条【活动场所】中小学校园周边不得设置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
16.学校在有裂缝的教学楼中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这侵犯了幼儿(  )的权利。
A.安全
B.受教育
C.受尊重
D.生存
【答案】A
17.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  )。
A.中等教育
B.幼儿教育
C.高等教育
D.义务教育
【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18.对新课程的评价功能,下列表述欠准确的一项是(  )。
A.取消课程评价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B.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C.发挥评价促进教师提高的功能
D.发挥评价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答案】A
 

网校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万无一失?欣瑞网校教师编制培训名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协议保过班不过全退!赶紧报名吧!点击免费试听>>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 手机APP | 微博 | 教师编制考试交流群:273373270 | 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99528015   教师编制考试笔试课程 | 教师编制考试面试课程  点击咨询: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