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古今中外的许多专家学者对这些问题的思索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在我国,对文化进行研究起步较早。最初,“文”和“化”是两个独立的概念。东汉许慎在《说文解 字》中称:“文,错画也,象交文”,这里的“文”等同于“纹”,表示自然事物的痕迹、纹理等。“文”也指文化典籍、礼乐制度等方面,如《论语·子罕》中 有:“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指的就是此义。“化”多指变化、改变之意,如《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化”也 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如王充《论衡·佚文》中“无益于国,无补于化”之“化”意在于此。“文”“化”合用始于西汉刘向,他在《说苑·指武》中说:“圣 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功,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这里“文化”和“武功”相对有文治教化,礼乐典章之义。此后南宋王融《三月三日 曲水诗序》中说:“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也指此义。此后对文化的理解大多统一于此,既如刘进田在《文化哲学导论》中所说那样:文化看作是包含着 道德政治伦序的诗书礼乐来教化人、优化人,使其从蒙昧达于文明的意向及其过程。在英语中,文化一词多用“culture”来表示,它源于拉丁文 “cultura”,从字义来看,主要表示耕作、掘垦、居住、植物栽培等与物质生活相关的意义范畴。法国学者安托万·菲雷帝埃在 1690 年编撰的《通用词典》中对“文化”一词的解释为:人类为使土地肥沃,种植树木和栽培植物所采取的耕耘和改良措施。此后,culture 由本义引申为性情陶冶、品德教化等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