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31.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 )

A.智力技能 B.知识迁移C.智力 D.思维程序

32.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

A.复杂方案 B.学习计划 C.可行方案 D.思维程序

33.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

A.记忆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思维策略 D.学习方法

34.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 )

A.智力技能 B.学习自觉性 C.元认知策略 D.自我意识

35.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 )

A.新的理解 B.不同的见解 C.认知策略 D.类比或表象等

36.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 )

A.意识和能力构成 B.规则和技能构成 C.认知策略构成 D.经验和方法构成

37.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 )

A.刺激情境 B.即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38.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 )

A.智力技能 B.思维品质 C.思维程序 D.能力或特性

39.问题解决的过程( )

A.思维程序 B.调查研究 C.验证假设 D.论证假设

40.一个人的对人对已、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

A.与生俱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41.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

A.比较不稳定的 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时稳时变的 D.比较稳定的

42.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

A.新观点 B.认知结构 C.策略系统 D.价值体系

43.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

A.与他人基本相同 B.与大家保持一致 C.被他人认可 D.与他人相接近

44.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B.积极性 C.适应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

45.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 )

A.知识经验 B.观念和信念 C.道德认识 D.道德观

46.态度的情感成份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 )

A.态度的核心成分 B.动力性成份 C.非智力成分 D.内化了的成份

47.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 )

A.行为方式 B.意向或意图 C.行为习惯 D.语言或行为

48.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 ( )

A.社会适应 B.社会化人格 C.精神面貌 D.精神状态

49.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浑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

A.积极的社会功能 B.应有的责任能力 C.应有的责任义务感 D.道德精神面貌

50.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 )

A.怪异观念 B.强迫行为 C.强迫洗手 D.强迫恐惧

51.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 )

A.什么事也做不下去 B.痛苦不安 C.感到惴惴不安 D.感到极端焦虑

52.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 )

A.严重惧怕 B.原因不明地惧怕 C.非理性惧怕 D.持久性地惧怕

53.性偏差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的不良适应,如过度手淫、迷恋黄色书刊、早恋、不当性游戏、轻度性别认同困难等,一般( )

A.不容易矫正 B.容易矫正 C.不属于性心理障碍 D.也属于心理障碍

54.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 ( )

A.思维品质 B.学习内容 C.学习结果 D.知识技能

55.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 )

A.若干等级 B.五个等级 C.三个等级 D.四个等级

56.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 )

A.信息加工 B.智力活动 C 信息输入 D.心理变化

57.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 )

A.各种智力活动 B.各种子目标C.各种课堂行为 D.教学阶段

58.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 )

A.信息加工 B.学习活动 C.复杂记忆 D.理解

59.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于采用( )

A.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 B.师生互动策略

C.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 D.合作学习策略

60.在情境教学中,教学环境是一种人为设计的问题情境,它与现实问题情境( )

A.有所不同 B.相类似 C.有一定联系 D.没有必然联系

61.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 )

A.教师的主导教学 B.独立完成作业

C.家庭作业 D.个别课堂练习

62.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63.研究表明,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

A.有影响 B.没有影响 C.几乎没有影响 D.有实质性影响

64.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 )

A.教学程序 B.教学过程 C.教学事项 D.教学方法

65.向学生提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明了学习的结果和方法,以免( )

A.迷失方向 B.错用方法 C.措手不及 D.产生焦虑

66.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 )

A.维持动机作用 B.促进和维持功能 C.思想教育作用 D.培养纪律功能

67.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教学有( )

A.一定的帮助 B.较弱的影响 C.间接的影响 D.直接的影响

68.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 )

A.可用因素 B.微弱因素 C.重要因素 D.利弊兼有的因素

69.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 )

A.目的和内容 B.共同语言 C.深厚友谊 D.约束力量

70.集体则是群体发展的( )

A.最终结果 B.中间环节 C.目标 D.最高阶段

71.联合群体的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 )

A.只具有个人的意义 B.小集团意义

C.依赖兴趣的作用 D.没有政治意义

72.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 )

A.极大的影响 B.不大的影响

C.积极的影响 D.消极的影响

73.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 )

A.集体观念 B.从众 C.服从大局 D.集体凝聚

74.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导致。一是人们往往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 )

A.是权威意见 B.将有助于他 C.旁观者的意见 D.是客观的意见

75.课堂气氛也会使许多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间发生( )

A.连锁性感染 B.互相监督 C.互相帮助 D.遵守纪律

76.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 )

A.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B.和口头的规范 C.潜意识遵循的规范 D.不成文的被动规范

77.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操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 )

A.方向和范围 B.方向 C.范围 D.纪律约束

78.人际吸引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和( )

A.态度一致 B.行动一致 C.观点趋同 D.相互理解与扶持

79.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失调、情感冲突和( )

A.行动对抗 B.不团结、不信任 C.拉帮结伙 D.互相为难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