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4、R&D(公司研究与开发)的区位要求:1.接近于科研机构(如大学、科研院所等)和贸易组织,以获取市场需求信息和科技支持;2.接近 数量充足、高素质的劳动力(科学家、工程师、技工)供应地,以满足研究、开发和试制生产等对劳动力的需求;3.接近新产品的使用者,以便及时对样本及新产 品的性能、消费者编好提供反馈意见,并引导消费。
5、★R&D区位
但对不同类型跨国公司,公司的R&D区位应该趋于大都市区和大科研集中区。但对不同类型跨国公司,其R&D区位分布也有不同。据贝 尔曼和费希尔的研究,母国市场型公司、东道国市场型公司和世界市场型公司的R&D趋于不同的格局。母国市场型公司很少在海外建立R&D。 即使少量公司在海外建立R&D,也限于低层次的支持型实验室。东道国市场型公司,在公司母国建立有R&D机构的同时,也趋于在海外市场建 立较高层次的R&D机构(综合性R&D实验室)。世界市场型公司(全球运营)具全球取向,而不限于某一国家市场。这类公司趋于在适宜区位 建立国际性和相对独立特定研究实验室。
八、区域经济发展
1、区域增长极理论:区域增长极理论是在法国经济学家弗郎索瓦·佩鲁的增长极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佩鲁认为,经济增长首先出现和集中在具有创新能 力的行业,而不是同时出现在所有的部门。这些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常常聚集于经济空间的某些点上,于是就形成了增长极。所谓增长极就是具有推动性的经济单 位,或是具有空间聚集特点的推动性单位的集合体。经济的增长率先发生在增长极上,然后通过各种方式向外扩散,对整个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区域经济学者把佩鲁 的增长极概念和思想引入到区域经济研究之中,并且与地理空间概念融合起来,就形成了解释区域经济增长过程和机制的区域增长极理论。
2、循环积累因果原理:循环积累因果原理是经济学家冈纳·缪尔达尔(G.Mydral)于1944年在其《美国的两难处境》中首次提出的。他把社会 经济制度看成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认为导致这种演进的技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互为因果的。如果这些因素中的某 一个发生了变化,就会引起另一个相关因素也发生变化,后者的变化反过来又推动最初的那个因素继续变化,从而使社会经济沿着最初的那个变化所确定的轨迹的方 向发展。可见,社会经济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不守衡或者趋于均衡,是以循环的方式在运动,而且不是简单的循环,这种循环具有积累的效果。循环积累因果原 理重点强调了社会经济过程中存在三个环节,即最初的变化,接着是一系列的传递式相关变化,最后又作用于最初的变化,并产生使其上升或下降的进一步变化,从 而构成循环。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