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如何使山水画的表现更加接近真实自然成为此期绘画的主题,山水画家相继发展了复杂的表现技法,郭熙是其中最重要的画家。其子郭思在郭熙去世不久即将 他生前部分谈论绘画的笔记整理成集,这部名为《林泉高致》的画学著作是中国山水画理论中不多的经典著作之一,后世也藉它了解北宋中期山水画状况。
从六朝起中国文人即将山水画的基本功能归纳为“畅神”和“卧游”,即在一种近似冥想状态中,将自己对宇宙的领悟融入对山水图像的欣赏和观照过程之 中,但运用何种山水图像才能最有效地完成这种观照,在强调事功的隋唐时期并未被明确提出,只有在五代、宋初写实性山水图像基本完成的前提下和“格物致知” 的理学氛围中,这个问题才由郭熙以明确的理论方式提出。
郭熙将山水图像划分为“可行可望”和“可游可居”两种,并指出“画凡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游可居之为得。何者?观今山川,地占数百里, 可游可居之处十无三四,而必取可居可游之品。君子之所以渴慕林泉者,正谓此佳处故也,故画者当以此意造,而鉴者又当以此意穷之,此之谓不失其本意。”而要 真正使山水画达到“可游可居”的境界的唯一途径在于在观察自然的过程中参悟四域山水的质地情态,四时山水的气势意象,“盖身即山川而取之,则山水之意度见 矣,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林泉高致》)。源出荆浩《笔法记》的“似”、“真”理论和“气质俱盛”的理想到了郭熙处演变成为 一种具有实践品质的方法,郭熙山水画的成就也正在于他将五代、宋初“可行可望”的写实性山水图像发展成为一种“可游可居”的山水意境。
郭熙,生卒年不详,活动时间,约为熙宁、元丰(1068—1085)间。河南温县人。曾为御画院艺学。师学李成并将李成的画石法发展为卷云皴,即把皴法与墨染融为一种笔法,层层复加,造成一种滋润而模糊的艺术效果。
郭熙对北宋山水画发展具有许多独创性贡献,如明确划分出三种布境方法:高远、平远和深远,从而肯定了人们对山水视觉观察和感悟的多样性,丰富了山水 画的视觉表现力;开始将山水画的视觉表现从仅仅刻划自然质地推进到表现山水在不同季节、不同时辰的变化。《早春图》这件描绘北方早春清晨山色的全景式作 品,完整运用了郭熙的“三远”构图,它最为后世称道处是传达出了早春时节的特殊景致和意象。《窠石平远图轴》,水墨写深秋清旷之景。远峦一抹,轻笼暮蔼, 体格近似李成的平远寒林山水,但更突出秋野的清旷和苍茫,笔墨也更简练圆熟。
郭熙的山水画也许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不仅使人感受到自然的真实,也使人产生与自然交往和亲近的强烈欲望。郭熙以他的理论和实践实现了他创造 “可居可游”山水的崇高理想,也使六朝以来中国文人“卧游”、“畅神”的理想有了一个可以落实的图像样式。不幸的是因宋哲宗并不赏识郭熙的作品,致使宫中 所藏郭熙作品骤减,仅以少量存世。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