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三、设疑导入法

设疑导入法即教师通过设疑布置"问题陷阱",学生在解答问题时不知不觉掉进"陷阱",使他们的解答自相矛盾,引 起学生积极思考,进而引出新课主题的方法。它的设计思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问题,针对学生出现的矛盾对立观点,引发学生的争论与思考,在激起学生对 知识的强烈兴趣后,教师点题导入新课。

例如:在学习"两角和与两角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教师出示问题:"成立吗?"。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成立,因为……";有的说:"不 行……"。认为正确的同学的说法是:代入第一个式子成立,立即有学生提出异议:取的角太特殊了,不信让α=β=45°试试,大多同学认可后一位同学的说 法,就连刚才同意第一位同学观点的学生也倒向了后者。这时教师不失时机的提出问题:"那么到底等于什么呢?它与α、β的三角函数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运用此法必须做到:一是巧妙设疑。要针对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从新的角度巧妙设问。此外,所设的疑点要有一定的难度,要能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 态,营造一种"心求通而未得通,口欲言而不能言"的情境。二是以疑激思,善问善导。设疑质疑还只是设疑导入法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的思维尽快活跃起来。因此,教师必须掌握一些设问的方法与技巧,并善于引导,使学生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

四、类比导入法

类比导入法即以已知的数学知识类比未知的数学新知识,以简单的数学现象类比复杂的数学现象,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调动学生的非 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它的设计思路: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未知的数学新知识与已知的数学知识的各个侧面,揭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前后联系密切的 知识教学具有温故知新的特殊作用。

例如"圆锥曲线"一章的学习,学习"椭圆"知识可用学生已有的"圆的知识"类比导入,而后续知识双曲线与抛物线的学习则可用已有的椭圆知识类比导 入。运用此方法一定要注意类比的贴切、恰当,两种知识之间有很强的可类比性,才能使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深刻理解并掌握知识。

五、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是教师直接从课本的课题中提出新课的学习重点、难点和教学目的,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诱发探求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直接进入学习状态。它的设计思路:教师用简捷明快的讲述或设问,直接点题导入新课。

例如在学习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时,直接提出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告诉学生直接从图象观察出来的单调性并不精确,只有通过定义证明才行,提出用定义证明的方法步骤,进行证明。这种方法直截了当,让学生容易理解。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