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77、表象训练、是指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运动表象进行回顾、重复、修正、发展和创造自己的动作,就好象在头脑中“放电影一样”,也称念动训练、想象训练、心理演练等。表象训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苏恩教授首先提出的。
78、归因及影响归因方式的因素、是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推论出这些行为的内在原因的过程。最早进行归因研究的是美国心理学家 FritzHeider海德,他认为人类有两种需要,即对周围世界的一致理解和控制环境。满足的手段是得知人们行动的原因,并预言人们将如何行动,这就是 人们进行归因的内在原因。归因可以分成、内归因和外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内归因是行为者内在的原因,如人格、情绪、努力程度等,外归因是产生 行为的环境因素,如工作设施、任务难度、机遇等。一般内在的稳定的归因较易于预测行为的再次发生,外在的非稳定的归因使归因者对行为较难预料。影响归因方 式的因素有:1)自我2)运动项目特征3)社会文化背景4)性别5)凝聚力6)运动结果的不确定性等。
79、目标定向、指一个人能否积极参加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倾向。它不是具体要达到的行为数量标准,而是内心中追求的成就取向。如有些学生上体育 课以掌握动作、提高能力为目标,意在发展个人能力;有些学生则视他能否显示自己高人一筹的能力,认为有炫耀机会就积极,可能显示“低能”时就逃避,甚至投 机取巧。前者的目标定向称为任务参与型,后者的定向称为自我参与型。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前者而非后者,不要过分强调成绩的名次。
80、运动心理效应、由运动训练和比赛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心理作用。它与运动成绩有关,当运动成绩良好时,一般会带来积极的心理效应,反之则会带来 消极的心理效应。它还与运动者及观摩者的主观评价态度有关,如比赛取得胜利也可能引起骄傲的这种不良心理效应。正确地评价一场运动比赛或训练的价值,应既 考虑它的客观成绩,又考虑它的心理效应。后者虽是无形的,但对以后的运动和心理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
81、悬垂、是指握器械时,人体肩轴低于器械轴并对握点产生拉力的动作。
82、支撑、是指握器械时,人体肩轴高于器械轴并对握点产生压力的动作。
83、克托莱指数、是评价人体充实度与匀称度的指标,它通过体重与身高的比例关系(体重/身高×1000)。
84、平衡、人体相对地球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
85、极点、是指进行一定强度和一定持续时间的运动时,在运动开始后的一段时间里,运动员常感到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心率急增,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甚至想停止运动等反应,这种状态称为“极点”。
86、队形、指学生共同动作时,按教材规定排成的队伍的形式。
87、列、指学生左右并列成一线。
88、路、指学生前后重迭成一行。
89、翼、指队形的左右端。右端叫右翼,左端叫左翼。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