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3、简述明清时期中西音乐文化的交流。
早在元朝,中国的“四大发明”经由阿拉伯地区传入欧洲。对西方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曾起到重要的影响。明代的宦官郑和,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经到过伊斯 兰教圣地麦加朝觐。郑和七次奉命“下西洋”,使得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取代了汉代张骞开辟的路上“丝绸之路”,将中国的海外交往远达东南亚、南亚、西亚乃 至非洲。其后,一个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又自西东来,郑和乐利玛窦对中西文化的沟通与交流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于万历十年奉派来中国传教,将西洋近代天文学、历学、音乐等艺术传入中国,同时,又将中国文化传入西方,仅利玛窦就有中文著作二 十余部。利玛窦到北京时向万历皇帝进献的贡物中即有“西琴”一张,这就是首次踏上中国大地的钢琴的前身:古钢琴。利玛窦还用中文编写了八首赞美诗歌词,题 名为《西琴曲意》,这是键盘乐器在中国最早的传播与教学。
康熙皇帝也请三位传教士南怀仁(比)、徐日昇(葡)、道理格(意)做宫廷乐师,他还亲自学习西洋乐器。徐日昇1673年到北京,进献管风琴一台,古钢琴一台,并用中文撰写了第一部西洋乐理著作《律吕纂要》。
中国的古老乐器“笙”在18世纪传入欧洲后,也引发其欧洲各种簧乐器的创造发明。法国传教士若瑟·玛利·阿米奥,中国姓名是钱德明,于1751年到达北京,将笙先是传到俄国,以后逐渐传播开来,引发德国柏林人布什曼发明了口琴,次年发明了手风琴,法国人德班发明了簧风琴。
这一时期,对中国器乐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还有自中亚、西亚一带传入的两种乐器——唢呐和扬琴。唢呐,俗称喇叭,又名苏尔奈,是外来语的译音, 传入我国的时间,最普遍的说法是在金、元时期。唢呐在明代已经是广泛在军中和民间使用的吹奏乐器。扬琴,原有洋琴、瑶琴等多种名称,一般认为在明末清初传 入我国,发现最早的史料图片,是明代册封使臣张学礼赴琉球,在唱曲表演中使用。扬琴最初传入我国广东沿海地区,后被引进广东音乐、江南丝竹等多种地方民间 乐种的演奏形式之中。
4、《魏氏乐谱》
明末崇祯年间,有一位宫廷乐师叫魏双侯,他在日本传下了200多首歌曲,曾风行一时,被称为“明乐”。魏双侯的四世孙魏皓将其中的50首编成歌集, 命名为《魏氏乐谱》,于明和五年出版。这些歌曲的词多数取自《诗经》、《汉乐府》和唐诗、宋词等,是南宋以前宫廷音乐代代相传的历史遗留。
5、明清时期的工尺谱。
明清时期的曲谱。工尺谱与宋代俗字谱已有相当的差异,是在明代中叶以后流行的昆腔基础上形成的,最早见于明代朱载堉的“零星小舞谱曲谱”,至明末清 初逐渐定型,广泛应用到戏曲、声乐、器乐等各个领域。工尺谱是我国独有的传统唱名谱,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最后形成以“上”为宫的七声首调唱名法。规范 化后的工尺谱的音高符号是用“上”、“”尺、“工”、“凡”、“六”、“五”、“乙”七个汉字及其变体来标记的。工尺谱的调号称工尺七调,以小工调、正宫 调、尺字调、乙字调最为常用。工尺谱始终未形成独立的节奏系统,它的音符长短用板眼记号标记在谱字的右侧。工尺谱对于保存传统音乐已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网校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万无一失?欣瑞网校教师编制培训名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协议保过班,不过全退!赶紧报名吧!点击免费试听>>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 手机APP | 微博 | 教师编制考试交流群:273373270 | 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99528015
教师编制考试笔试课程 | 教师编制考试面试课程 点击咨询: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