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威尔第的歌剧创作生涯,代表了19世纪后半叶整个意大利歌剧的发展史。

威尔第出生于意大利布塞托附近,12岁开始学习音乐,以担任布塞托教堂管风琴师和当地爱乐协会助理指挥开始其职业生涯,26岁凭借歌剧《波尼法齐奥伯爵奥贝托》被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任用。

威 尔第的早期歌剧创作包括《纳布科》、《伦巴弟人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中》、《埃尔那尼》、《麦克白》、《莱尼亚诺之战》、《露易莎·米勒》等13部 作品,这些作品大多采用战争题材,充满爱国主义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史诗性,往往有着令人瞩目的合唱曲,既与剧情紧密结合,又体现出威尔第深深扎根于传统的出 色旋律才能。其中歌剧《纳布科》是他创作生涯的转折点,这部歌剧以公元前6世纪巴比伦攻打耶路撒冷的历史为题材,有壮烈的战争场面、强烈的情感抒发,古希 伯莱人反抗巴比伦侵略的斗争,暗合了当时意大利反抗奥地利统治的政治形势,威尔第被当作了民族英雄,歌剧第二幕中希伯莱奴隶们在幼发拉底河畔的合唱“飞 吧,思想,插上金色的翅膀”,在意大利被广泛传唱,几乎成为第二国歌。

1850年至1871年,威尔第进入了他的创作中期,写有著名的三 大浪漫主义悲剧:《弄臣》(即《黎戈莱托》)、《游吟诗人》、《茶花女》、它们在 题材上已远离了早期的英雄主义和宏大场面,而是转向对普通人生活的描绘,尤其注重对人物的心理和性格进行细致入微的刻划,用富于推动力的音乐展开剧情、刻 画人物,因而音乐的结构布局也发生变化,传统“分曲”的界限逐渐模糊,完整叙述故事一个阶段的“场”占主导地位,使歌剧一气呵成。《弄臣》是威尔第的创作 进入成熟的标志,它兼具强烈的戏剧性、细腻的人物刻划和优美的旋律于一体,《茶花女》发展出一种新型声乐旋律风格——灵活自如、富于表现力的咏叙调。

1855 年上演的《西西里晚祷》是威尔第大歌剧创作的开端,其后,《唐·卡洛斯》显示了作曲家驾驭戏剧性大场面的才华,而1871年的《阿依达》则 是他最为出色的大歌剧作品,亦是作曲家中期创作的顶峰之作。《阿依达》是应埃及总督之邀,为庆祝苏伊士运河通航而作的歌剧,歌剧通过辉煌宏伟的大型场面, 制作精良的布景(歌剧以著名的阿普辛伯勒神庙为背景)来表现埃及背景,通过丰富多样、激动人心的演唱来刻划人物性格和心理,并为歌剧设置了具有强烈戏剧性 的情节发展,表现了爱情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冲突。剧中有效运用了“主导动机”来对人物性格进行刻划,如公主安姆涅丽斯的“爱情动机”和“嫉妒动机”,“阿依 达动机”、“祭司动机”等,都在剧中贯穿使用,是表现人物心理和形象的符号,对戏剧的展开起了重要作用。

1887年,威尔第一举惊人,写 作了以莎士比亚原著为稿的悲歌剧《奥赛罗》,他将宣叙调和咏叹调结合,形成既有叙述性又有歌唱性的“吟诵独白”,虽 然剧中仍有出色的咏叹调(如苔丝德蒙娜的“杨柳之歌”)和重唱,但音乐织体连续发展,和声语言和配器清新简洁,富于表现力,又不喧宾夺主,主导动机十分精 练,仅用一个“亲吻动机”,既代表了奥赛罗对妻子深沉的爱,又转化为终幕的杀人动机——因为爱而产生的嫉妒和理智丧失。威尔第的《奥赛罗》是意大利悲歌剧 的最高造诣。《法斯塔夫》是根据莎士比亚《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写成的喜歌剧,轻松活泼,妙趣横生,是威尔第最后一部歌剧,也是威尔第一生中唯一成功的喜歌 剧。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