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6.尚松

16世纪法国主要的世俗声乐体裁,多为快速热烈的四声部歌曲,主旋律位于最高声部,歌词采用民间诗歌和“七星诗社”诗人的诗歌。塞尔米西和雅内坎是 尚松的主要作曲家,塞尔米西的尚松多以爱情为主题,约200多首,雅内坎的尚松题材广泛,音乐以惟妙惟肖的音画手法进行描绘,如《百鸟歌》和《战争》。

7.利德

德语世俗声乐体裁利德始见于13世纪的恋诗歌手时代,15世纪后半叶,复调利德兴起,为三声部歌曲,旋律位于中声部或最低声部,15世纪复调利德的 创作大师有伊萨克、芬克和森夫尔。16世纪中叶以后,德语利德受到意大利牧歌的影响,拉索和哈斯勒成功地将佛兰德音乐技法和意大利风格融合。

8.弥撒曲

天主教感恩祭仪式过程中演唱的歌曲,有形式完备的“大弥撒”、规模较小的“小弥撒”和哀悼死者的“安魂弥撒”等类型。4世纪时已运用于早期基督教的 宗教仪式,用拉丁文演唱单声部的素歌。8世纪时弥撒音乐开始有“常规”和“专用”之分,11—13世纪的教会音乐家以“专用弥撒”旋律为基础谱写复调弥撒 曲,13世纪以后则转向“常规弥撒”,自1364年马肖的《圣母弥撒曲》开始,弥撒曲的形式固定为由五项常规弥撒构成的套曲。

15—18世纪是复调常规弥撒曲发展的高峰时期,囊括了最前沿的作曲技法,有“定旋律弥撒”、“释义弥撒”、“模拟弥撒”等类型,每一位教会音乐家 都以此为核心体裁进行创作,涌现大量弥撒曲作品,拥有104部弥撒曲的帕莱斯特里纳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多产的弥撒曲作曲家,巴赫的《b小调弥撒》则是典型的 18世纪“清唱剧弥撒”的巨作。19—20世纪创作弥撒曲的代表作曲家有贝多芬、舒伯特、柏辽兹、李斯特、布鲁克纳、斯特拉文斯基和布里顿等。

9.邓斯泰布尔

文艺复兴早期享誉欧洲的英国作曲家。留存下来的作品主要有弥撒曲、等节奏经文歌和世俗歌曲等。他用一个固定的定旋律声部来统一弥撒曲各个乐章,以等节奏型来处理经文歌的各个声部,是“新艺术”成就的延续。他在声部写作时大量并置三六度,对欧洲音乐发展有较大影响。

10.迪费

15世纪勃艮地乐派的代表作曲家,现存200多首作品,涉及弥撒曲、经文歌和尚松等体裁。弥撒曲《武装的人》开创了以世俗旋律作为弥撒曲定旋律的先河;经文歌多为等节奏经文歌,尚松多为爱情题材。迪费的音乐风格融合了“新艺术”的成就,启示了佛兰德乐派的创作。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