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分别是( )
A. 学习行为和操作性行为B. 刺激行为和反应行为
C. 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D. 操作性行为和反应行为
2.以“产婆术”著称的提倡启发式教学是( )
A. 孔子B. 孟子C. 苏格拉底D. 亚里斯多德
3.最优化教学理论的提出者是( )
A. 布鲁纳
B. 亚里士多德
C. 赫尔巴特
D. 巴班斯基
4.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遗忘曲线变化进程是( )
A. 前后一样B. 先快后慢C. 先慢后快D. 没有规律
5.老师在上课时表扬了小明帮助老奶奶过马路的事迹,并号召学生向小明学习,这属于德育方法中的( )
A. 品德评价法
B. 榜样示范法
C. 陶冶教育法
D. 实际锻炼法
6.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迁移可以分为( )
A. 正与负迁移
B. 横与纵迁移
C. 普通与特殊迁移
D. 顺向与逆向迁移
7.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
A. 合作学习B. 有意义发现学习
C. 有意义接受学习D. 非指导性学习
8.个人在学习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 )
A. 学习动机B. 学习需要
C. 学习的兴趣D. 学习期待
9.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时间是( )
A. 1976年B. 1986年C. 1988年D. 1999年
10.提出最近发展区的心理学家是( )
A. 维果斯基B. 皮亚杰C. 斯金纳D. 赞可夫
11.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 )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
A. 教师、学生、课堂情境B. 班风、纪律、学生
C. 教师、教学设备、学生D. 教师、学生、纪律
12.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并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来认识的是( )
A. 神话起源说B. 生物起源说
C. 心里起源说D. 劳动起源说
1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的层次是( )
A. 生理需要B. 安全需要C. 尊重需要D. 自我实现的需要
14.下列不属于心理过程的选项为( )
A. 认识过程B. 情绪与情感C. 意志D. 注意
15.强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家是( )
A. 陶行知B. 杜威C. 康德D. 马卡连柯
16.青少年身心发展的( )决定着教育工作应该因材施教。
A. 顺序性B. 阶段性C. 差异性D. 不均衡性
17.最早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课程的是( )
A. 康德B. 培根C. 夸美纽斯D. 赫尔巴特
18.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自己对事物做出判断的认知方式属于( )
A. 冲动型B. 沉思型C. 场独立型D. 场依存型
19.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
A. 政治经济制度
B. 生产力水平
C. 科学技术
D. 文化传统
20.“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 )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 环境B. 遗传C. 教育D. 社会活动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