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三、评价语言要具有亲和力和激励性
有的老师甚至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会说“真是对牛弹琴,讲了这么多遍了还是不明白!”其实这样的话打击学生。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一个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一生。因为每个学生都是渴望成功的,每个学生都希望获得其他同学羡慕的目光。我们应该尊重学生,更应该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因为有的学生基础好,获得成功比较容易;而有的学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短期内不会立刻取得成功。不管学生的学习结果如何,教师对他们的语言评价都应当具有激励性。教师应当具有容错的雅量,同时还应注意具有赏识的眼光,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感受老师对他的肯定,从情感深处体会老师对他的期望。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犯错是正常现象,何必要以一个权威形像冷对你的学生?所以师生本平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放下架子,蹲下身子,敬畏、仰视你的学生吧,说不准你的讲台下面坐着的是位因犯错而成就的伟人!教师常用的激励性语言有很多,比如:“太棒了!继续努力,你会获得更大的成功”;“不要放弃,虽然你现在没弄懂,再看看书想一想,以你这么聪明的小脑瓜,肯定能想到。”这样的评价,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同时学生不会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也就在一定意义上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评价就潜移默化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成为激发学生内在发展需求的有利方式。否则就会阻碍学生的发展。
六、评价语言要常于变化,具有丰富性
语言是一门艺术,而教师的语言是“艺术”中的“艺术”,评价语言要常于变化,课堂评价语言除了‘不好”就是“太好了”,除了“对了”就是“你真棒”。这样的评价语言的频繁使用或者反复出现和一层不变,不仅单调乏味而且学生会对教师的评价失去了激励性。所以,教师应偶尔增加一些幽默的色彩,用语言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激励学生。
中公资深讲师解析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