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史料教学是中学历史最主要的教学方式,这是由新课改的要求和历史学科的特点共同决定的,在众多的历史材料当中,多媒体材料因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别受到学生欢迎。有一些多媒体史料的本身特点,也对历史课堂有着特别的借鉴价值。

历史是一门包罗万象,信息量特别巨大的学科。无论是中国史还是世界史,历史学科包含了从人类起源到现代科技的各个方面。涉及到与数学、语文、物理、音乐、美术多个学科的交叉。但是,历史知识本身具有不可复制性,我们不可能像物理或者化学一样在实验室中再现历史过程。因此,我们只能利用手中的历史材料去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面貌。而我们的史料经过如此长久的沉淀和累积,又是纷繁复杂,千头万绪。怎样在相当大的历史跨度中合理选用史料进行教学,怎样利用有限的史料培养学生运用、甄别史料的能力,是史料教学的一大难题。

在另一方面,我们处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之下,我们一方面强调老师不能将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做简单的知识传授,另一方面,又要特别注重塑造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那种传统的一本教材、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注定不能被学生所接受。如果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就无法应对新的历史命题方式,而又迫使教师在考前采取题海的方式进行复习。通过丰富的史料在日常的教学中进行渗透的渐染,又特别能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能力。

在众多的史料当中,如何选择又成了一个让老师们头疼的问题。通过实践与总结发现,优秀的视频资料在课堂上特别受学生的关注。视频资料集合了文字、音乐、图片等等多种形式。在展示视频资料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而视频中的知识,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在观看完视频资料之后,往往有很多看法急于表达,这恰恰达到了我们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而且特别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这种表达当中,又能使学生特别深入地体会历史事实中蕴含的精神和感情因素。

除此之外,优秀历史纪录片的编排组织形式,又可以为我们的历史课堂所借鉴。以BBC播放的《腓特烈大帝与普鲁士之谜》为例,这部纪录片的叙事风格独特,结构组织非常高效。确实做到了将丰富的历史知识浓缩在短短的四十多分钟里。这部纪录片从腓特烈二世的青年经历和个人成长出发,将历史人物、民族历史、思想文化、战争冲突等等因素统合在一起,以个人经历精馏出人物的心理特征,以国家政策和学术著作映射出社会思潮,以重大战争和后世影响回响出时代和社会风貌。短片仅有五十分钟,却相对完整地介绍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一个新兴的民族国家和一个波澜壮阔的启蒙时代,这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着什么样的启示,我想是不言而喻的,怎样学习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确实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重大问题。

但是,我们也应当注意,多媒体教学方式并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虽然多媒体材料有着相当多的优势,但也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自身特点适当地使用多媒体,为教学锦上添花,而不能一味地追求材料的丰富多彩、新奇而忽略其实用性。现代教育多媒体功能的发挥离不开教师,也就是说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不能替代教师的职能,怎样有效地驾驭多媒体史料,是一名历史教师在具体历史教学中特别需要锻炼的一项能力。

推荐:
教师编制考试辅导内部资料、内部测试题
教师招聘保过班,十余年年教学培训经验,带你一起冲刺考点!  线上报名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