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应该关心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2.D【解析】“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这句话出自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他把人的身体看作两个载体:一个是知识的载体和仓储,另一个是道德的载体和驻所。他强调身体的重要性,进而论证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3.A【解析】教师的教育工作能力包括与学生的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
4.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42条规定,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4)对学 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专 家点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历年考试中重点考查的法律之一,考生需要记住其中的重要条款,具体可以参考本套丛书中《综合素质》(小学)教材中的相关 内容。这一法律规定了教育基本制度、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受教育者、教育与社会、教育投入与条件保障、法律责任等。
5.C【解析】良心是对是非的正确认识,是指导约束人们行为的正确意识。教师的良心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在履行对他人对社会的义务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
6.D【解析】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其职责有:听取校长工作报告,审议学校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听取和反馈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团结教职工支持校长正确行使职权;决定有关教职工福利的重要事项,监督校长和学校其他负责人的工作。
7.B【解析】这种说法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规定了教师在何种情况下才能被解聘,否则就是侵犯了教师的权利。
8.A【解析】加强师德建设是促进公民道德建设的迫切需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9.D【解析】由于教师面对的劳动对象是多样的、复杂的,在教育教学中又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必须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灵活地运用教育原则,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同时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因此,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10.D【解析】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育改革的原点,是学校建设的中心。
11.A【解析】拉格洛夫是瑞典女作家,她在1909年因童话作品《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她的作品还有《红胸脯的鸟》《一个孩子的回忆》等。
12.B【解析】阿基米德(公元前287一前212年),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被西方称为“物理学之父”,并提出了杠杆原理。“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是他的名言。
专 家点拨各个领域的“××之父”包括:“解析几何之父”笛卡尔、“俄国文学之父”普希金、“近代化学之父”道尔顿、“现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汽车之父” 本茨、“电话之父”贝尔、“现代遗传学之父”摩尔根、“现代航天之父”冯•布劳恩、“DNA之父”沃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
13.A【解析】题干中董仲舒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事物是不动不变的,是典型的形而上学观点。
14.C【解析】元朝时有大批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我国,同汉、蒙等民族杂居通婚,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15.C【解析】《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之一,也是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故排除A、B项。而《金瓶梅》的现实主义对《红楼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可以排除D项。
16.A【解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17.D【解析】古巴在北半球北回归线附近,1月份是古巴的冬季,所以要注意防寒;时差不管正负,相差13个小时,则中国是晚上,古巴必然是早上。
18.D【解析】我们平时常见的白色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7种单色光组成的。
专家点拨太阳光是最重要的自然光源,它是一种电磁波,分为可见光和不可见光。可见光肉眼可以看到,如太阳光中的红、橙、黄、绿、蓝、靛、紫,绚丽的七色彩虹光;不可见光肉眼看不到,如紫外线、红外线等。
19.A【解析】B项中莎士比亚是英国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C项中歌德是德国文学家;D项中果戈理是俄国优秀的讽刺作家,故排除B、C、D三项。而意大利著名艺术家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被后世誉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
20.B【解析】1910年,摩尔根对他饲养的一群野种红眼果蝇进行了放射线照射,在子一代中获得了一只白眼雄果蝇,细胞遗传学有了坚实的基础。
21.D【解析】“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才作为我国国名第一次出现。
22.C【解析】启动ExCe1后,就会自动打开一个名为“boom”的工作簿。
23.C【解析】航天飞机运行的轨道已经在大气层的边缘,在宇航员舱外作业的时间内,空气阻力的影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且因为宇航员和航天飞机在同一个惯性参考系下,有同样的初速度、加速度和运动状态,因此,两者间将保持相对静止。
24.D【解析】张仲景,被人称为医圣,生于东汉桓帝元嘉、永兴年间(约150一154年),死于建安末年(约215—219年),活了七十岁左右。华佗,东汉末医学家。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145年),卒于建安十三年(208年)。
专 家点拨本题是对我国古代医学常识的考查。考生需要重点记忆的内容有:扁鹊是战国时期的名医,后代医学家奉之为“脉学之宗”。东汉时期,张仲景的《伤寒杂病 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后人称张仲景为“医圣”。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誉为“神医”。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著的《千金方》,在我国医药学。史上占 有重要地位。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25.D【解析】陈桥兵变是赵匡胤策划的夺取后周国政权的军事政变。因此D项错误。
26.C【解析】这段话主要强调了申办和承办奥运会是世界城市之间互相较量的体现,其中提到了新兴城市进入国际舞台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但并非这段话要体现的主要意思。
27.D【解析】文段的意思是,在20世纪,人们对资本这一概念产生了不同理解:一种将其作为阶级属性概念,另一种将其作为自然属性概念。对照选项发现,只有D项提出了这两个方面,A、B、C项都只讲了一个方面。
28.B【解析】字节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用于计量存储容量和传输容量的一种计量单位,1个字节等于8位二进制。一个英文字母(不分大小写)占一个字节的空间,一个中文汉字占两个字节的空间。
29.C【解析】本题属于形式比较型。题干论证可简化成“如果P,那么q;如果不P,那么r”的形式。 二、材料分析题
30.【答案要点】材料中那些学校的做法是违法的。我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得开设重点班和快慢班。
学校设置重点班、快慢班等,有两大弊端显而易见:
(1)不利于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教育公平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根本方向,每个学生都有权利接受并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2)容易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问题。学校设置快慢班等,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仅以分数为重,而忽略其他方面的发展。并且,学生的心理压力会过大,快班的学生怕自己成绩下滑分到慢班,慢班的学生则可能出现自暴自弃、悲观失望等情绪,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31.【答案要点】(1)材料中教师对待这位学生的方法是不对的。教师的错误在于:
首先,教师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一名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而教师仅仅把学习成绩作为最重要的方面,学生学习成绩不好,老师不喜欢,学生越没有信心,就越不爱学习,结果成绩就更差,造成恶性循环。
其次,当面批评学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批评属于惩罚方式的一种,通常,惩罚只能暂时地改变或压抑学生的行为,而不能永久地消除。尤其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学生、更要不得,会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2)带给我们的启示是:第一,教育评价应该注重形成性评价,关心学生点滴的进步。第二,应该尊重被评价对象的感受。第三,应该提倡多元化评价。第四,应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2.(1)【答案要点】孟买佛学院将“弯腰”作为学生入学的第一课,是要让学生明白:“很多时候,我们要进入的地方没有很宽阔的大门,或者,有的大门不是随便可以进入的。这个时候,只有学会了弯腰侧身、暂时放下尊贵和体面的人才能进人,否则你只能被挡在门外。”
(2) 【答案要点】我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也特别容易为一点小事生气发火。有一次,有个成绩不如我的人对我说:你这么用功,有什么用,还不是没有某某成绩好。 我当时一听就特别生气,觉得是他瞧不起我,于是就跟对方吵了起来,血气方刚的两个年轻人,最终还动了手。事后,我越想越后悔,本来就是一句玩笑话,如果我 学会“弯腰”,那完全可以一笑而过的。
专家点拨这则材料是一段充满哲理的文字,作者通过李咏与妻子吵架后先承认错误的事例,引出本文中心——成熟的稻谷会弯腰。接着又以孟买佛学院、雪松等事例进一步阐明“弯腰”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
作答问题(1)时可以采用原文中老师教育大家时所说的原句,也可以由考生自己归;纳总结;作答问题(2)时考生可结合自己的“弯腰”经历,谈谈自己获得了怎样的经验和教:训,由于本题字数要求不多,考生只需要把事情用几句话阐述清楚,并说明自己的认识就;可以了。
三、写作题
33.【参考例文】
关于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的思考
“美德”与“知识”的关系问题是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他所提出的“知识即美德”的著名论题,是他的道德哲学中的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命题。他一生都在考察什么是真正的善,什么是美德,并在进行道德实践。
如 果从狭义的角度看,把“知识”等同于科学意义上的知识,那么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这句话是很容易被推翻的。知识怎能等同于美德呢?这不就意味着知识越 丰富的人道德水平越高,知识越浅薄的人道德水平越低吗?抑或是受教育程度越高学历越高的人道德水平越高?如果从这狭义的知识观来理解的话,未免不使我们产 生怀疑。
我们都知道,知识并不总是与美德相伴而行,而美德也并不总是和知识统一的。一位北大硕士生、深圳公务员因冲突竞打骂来深圳帮其带孩子的亲 生父亲,扯碎父亲衣服并咬破父亲肩膀,而其母亲则多次被他打,被他骂。这件事情的发生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一位毕业于北大的硕士生,无疑知识水平是高于普 通人的,然而他却连基本的孝都不懂,伦理道德丧失,这不就说明了道德与知识是不等同的吗?所以,知识水平高的人道德水平未必高,同样,知识水平低的人道德 水平未必低。因此,我们绝不能从简单片面的角度来阐释苏格拉底“知识”的内涵,来理解苏格拉底关于“知识即美德”的意义。
其实,苏格拉底不同于他 之前的哲学家,他把关注的目光从神转到人身上,他所说的知识不是自然万物的知识,而是指对人自己本性的认识,即“认识你自己”。于是这里的“知识”就不同 于我们现代社会所理解的那种知识。我认为,“知识即美德”中的“知识”既不是自然物理知识,也不是数量知识,而是关于整个世界的理念的、善的、“自我”的 知识。一切知识都是善的知识,知识是一种实践善的行为。由此,苏格拉底提出了美德作为知识,它不仅是一种知,更是一种行,是知行合一。
“知识即美 德”是苏格拉底关于理性的人的品质的论述,也是关于道德伦理的论述。把德性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奠基于知识,产生于知识,这是苏格拉底伦理学 说的根本特点。因此,一旦我们能正确地理解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这句话的真正内涵,了解“知识”并不是我们所说的狭义上的科学知识,而是一种善的理念, 是一种对善的践行,是知行合一的,做到美德与知识的统一,我们必定能成为一个有知识有关德的人。这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在当代的德育中,我们不能一味地灌输肤浅的知识,而重要的是强调一种知行合一、一种实践精神,从而把美德与知识合二为一,变为一种道德实践。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我觉得还具有其他探讨意义,对当今的教育及道德方面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推荐:
教师招聘考试辅导内部资料、内部测试题
教师招聘保过班,十余年年教学培训经验,带你一起冲刺考点!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