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4.分组实验,探索研究

经过讨论,确定利用课本P72小实验提供的装置进行探究。

在此环节中,学生以四个人为一个小组,像科学家那样兴趣盎然地开始按拟定的方案实验,边做边想边记。教师巡视,注意他们设计是否合理,仪器使用是否得当,数据记录是否正确,做个别辅导。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和教师、教材、同学、教具相互作用,进行信息交流,自我调节,形成了一种和谐亲密、积极参与的教学气氛,一个思维活跃、 鼓励创新的环境。学生的思维在开放、发散中涨落,在求异、探索中又趋于有序;这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5.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以组为单位,推举代表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F向确实与m、ω、r有关,并讲明进一步精确的实验得出F向αmω2r,即F向=mrω2。

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感知,再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概括,进行思维加工,总结出结论,与传统教学中的总结不同的是,教师不是对自己做的演示实验进行自我总结,而是在学生自我发展的基础上,通过疏理学生认知结果来归纳结论,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

6.应用练习,指导实践

用投影仪映出分层练习题:

A级:要使一个3千克的物体,在半径为2米的周圆上以4m/s的速变运动,需要多大的向心力。

B级:线的一端拴一重物,手执线的另一端,使重物做匀速圆周运动。当每分钟转数相等时,线长易断还是线短易断?

C级:质量是4000千克的卡车,以18千米/小时的速变分别通过⑴平桥;⑵曲率半径50米的凸形桥最高点。问卡车对桥面的压力各是多少?

在这环节中,学生选择一至两个级别的题目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根据反馈信息讲评。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