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本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包容世界格局、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经济大危机、法西斯的对外侵略扩张等四个方面。本节教材为 第二节,涉及英法意美日五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20年代政治、经济、外交,由此反映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的具体表现,并体现资本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 平衡及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并未消失,发展中潜伏着危机,稳定中隐藏着矛盾,预示着将出现新的经济危机和国际关系的变化。因此是本章教材的中心环节部分。
2、教学目的:
①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的基本表现。
②培养学生比较分析能力,把握各国历史发展的突出特点;运用辩证观点分析经济实力与政治变动、对外关系的联系。
③认识民族独立斗争的正义性、进步性和历史必然性;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罪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感。总之,让学生在认知、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素质得到提高。
3、教学的重难点:
①重点: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的特征、美与日等国经济发展及对外关系;
②难点:英国自治领的分离运动、意大利法西斯上台。
二、 教学方法:教科书采取分述形式,对英、法、意、美、日逐国叙述,以此来反映资本主义世界20年代的历史状况。教学过程中既要了解各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 特点,又要整体把握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时代特征。因而采取两种方法,一是阶段特征教学法,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得出本质属性和根本趋向,把握 1924至1929年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独特之处。二是采取比较法,启发学生运用异同律去比较各国历史发展的共性和个性。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运用阅读理解方法去感知教材。运用分析比较方法去掌握知识并深化对教材的认识。运用整体认知方法去把握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联系。
三、 教学设计:
1、简要提示,导入新课:课前先作两点提示:
①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政治动荡和相对稳定交替出现。
②大战后新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的政治、经济、对外政策出现新的变化。点明了理解本节教材内容的基本点和主要方向,又作为教材的过度和衔接。
2、把握特征,整体认识:对本节教材的三个子目作了新的调整,按两条基本线索:一是“相对稳定时期的出现”,二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特点”。基于由整体 到局部的教学原则,对相对稳定时期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补充内容进行分析说明。特征:①政局相对稳定,②经济持续发展,③国际关系暂时缓和 原因:①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被镇压,走向低潮,②各国调整经济政策和美资本输入,③“凡——华体系”形成。旨在让学生把握此阶段的历史特征,整体 认识,站在宏观的角度去审视历史发展的进程。
3、设计问题,深化认识:讲解“英国盛转衰”及“法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政策”时,在讲清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两个小问题:英国政党政治变化和调整殖民政策 的原因中有何相似因素(经济实力的下降)法国在经济困难时能暂时维持欧洲大陆霸主地位的因素是什么?前者主要认识经济与政治的关系,后者主要通过逆向思 维,把握其他国家的外交政策与法国的关系。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