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②通过一些设计引算法。如果说5以内的加、减法,由于数比较小,学生还能凭感觉说出得数。那么,随着运算的数逐渐变大,说出得数就越来越难了。因此,教材 在教学有关6、7的加、减法时,加强了算法的引导。第49页第6题,6只蜜蜂排成一行,看图填算式□+□=6。在学习数的分与合时,学生已经很熟悉这样的 图,能够每次移1只蜜蜂,有序地说出6的一组分与合。教材让学生利用经验,通过写算式体会6的组成能计算6的加法。类似的安排还有第51页第6题、第55 页第5题、第56页“试一试”等。

③结合渗透数学思想以及和、差的变化规律,启发其他算法。第62页的例题教学求未知加数,渗透方程思想。计算8+( )=10的思考方法与加、减法不完全一样,学生会有一定困难。要指导学生联系具体情境理解含有括号的式子的含义,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求括号里的数的方法,着 重让学生体会可以从分与合的角度想10可以分成8和几或8和几合成10,从而求出括号里的数。63页“想想做做”让学生继续体会求未知加数的含义和基本方 法。其中还多次让学生计算成组的题,如3+2、3+3、3+4,7-4、7-5、7-6等,学生通过算算比比,就发现了相邻算式间的联系。利用一道已经掌 握的算式帮助计算邻近的算式也是一种有效的算法。第58页第4题,根据2+6=8,不计算就在2+4和2+7中找到得数比8小的算式,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 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也在启示学生利用相邻算式帮助思考。单元复习整理出加法表和减法表后,找出表中横着、竖着、斜着一行算式的规律,也有助于学生利用熟悉 的算式帮助计算其他算式。

(2)练习形式活泼多样,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

熟练地口算加、减法需要充分的练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获得好的效果。

①为计算题配置有趣的背景,如送信、青蛙跳伞、小鸡回家……这些背景为计算练习增添情感色彩,能调节学生的情绪,激发学习积极性。这些练习还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为了帮助小动物,要认真地算,争取都算对。

②组织学生互练。如第43页第5题、第49页第5题等。练习用的算式卡片和数字卡片制作方便,一人出题,其余人口答,容易进行。这样的练习要经常进行,并且应该延续到后面的计算教学中去。

③安排学生自练。如第52页第1题,照书上那样做九张数字卡片,每次任意拿出两张,用大数减小数。又如第55页第2题、第56页第1题等。这些练习只摆卡片,不需要书写,学生不觉得累,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有利于主体意识、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④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口算水平。练习六第3题给16道口算题加上色块,在练习七、练习八和单元复习里也各出现一次,是用于检查口算能力的。16道题一般在2分钟内完成,不要提过高的速度要求,个别学生还可以再多用一点时间,要鼓励学生争取全部算对。如果有错,要及时改正。

⑤通过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一道题内连续进行两次加、减口算,对掌握10以内加、减法无疑 是有好处的。特别是利用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进行第二步计算,能锻炼短时记忆,培养注意力的转移和集中。记忆力和注意力的发展又能促进口算能力的提高。为此, 先引导学生把第一步计算的得数写在第一个运算符号的下面,看着写的这个数继续算下去。在学会这样思考后,逐渐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记在心里,进行下一步计 算。

3.改革应用题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统应用题教学确实存在许多弊端。首先表现为题材封闭,应用题都是教材为学生编就的,学生感受不到应用题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失去了在实际情境中收集、表 述信息的机会。其次是呈现形式单调,几乎都是用语言文字表达的,和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相比反差太大,学生学习应用题是为了解答应用题,不是为了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是分析应用题时不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偏重形式逻辑和抽象的数量关系。四是解题时过分拘泥于不必要的细节,给学生制造了一 些人为的约束,牵制和分散了学生的精力。

教材安排了许多现实的、有意义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题材开放,以图画、对话、表格等形式呈现生活原型;还给学生收集、表述、加工信息的机会;引导学生用数 学眼光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问题或提出问题;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