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谈话:前阶段,我国宇航事业中取得了一项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你知道是什么吗?

2、如果杨利伟来到课堂,你想对他说什么,你想问他什么问题?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愿望,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大家都很关心杨利伟太空飞行的经过,老师 就以这学生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入手,与学生展开对话,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就成为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 学习也会事半功倍。]

二、网络查找加深体验

1教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进入精彩的网络世界,找到杨利伟叔叔,去揭开太空之旅的神秘面纱,领略其中的奥妙吧!你还可以约上好朋友一起查找!

2学生用“google”搜索器,输入“杨利伟太空之旅视频”观看网上的自拍录像、图片和文字资料。

3网络中的太空之旅让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信息化社会的合格基础教育毕业生应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并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与朋友一 起带着问题遨游在资源丰富的网络世界,一边浏览着,一边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来解答自己的疑问,动了脑,动了手,动了眼,加深了体验,也为接下来学 习课文重点段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学习课文彰显个性

1、教师:其实,早在1969年7月16日,美国三名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和柯林斯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飞向太空,并在月球上安全着陆, 迈出了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步。现在让我们与航天英雄一起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出示课文)读到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读课文,感悟语言材料。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课文的感受。

4、全班交流,指导朗读重点句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 中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品味课文的内容,随后交流自己的感受与心得,用自己的朗读表达自己的体验。不同层次的学生个性与能力都得到充 分展示,内心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课外拓展解决疑问

1、教师:除了课文提供的信息,你还想了解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哪些情况?

2、学生提出问题,找到与自己有同样疑问的同学一起上网查找资料,进行整理。

3、全班交流自己的问题与答案。

[《语文课程标准》中讲到“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学生要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做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因此,先请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随后让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快乐!这样的学习谁会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