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关于教学目标的确定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两条直线所成角的概念和夹角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一直线到另一直线的角和两条直线的夹角公式及其应用,正确理解夹角公 式成立的条件及特殊夹角的求法。能力的培养也是数学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应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和提高他们阅读理解的自学能力。另外 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思想和“分类讨论”的思想也是这堂课的重要目标。
二.关于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处理
这节课所选用的教学内容是:教材中的定义、公式,但例题的选择较课本难度有所加深,这是因为教材上的例题只是公式的直接应用,通过学生自学和思考老师提出 的问题后,对一般学生来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因此,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并着眼于会考与高考的要求,例题的难度有所加深,这样选择教学内容也是与教学目标 相符的。
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两条直线的夹角公式及其应用,这是因为:
1.《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上明确规定要求学生“掌握两条直线所成的角”。
2. 数学知识的应用也是会考与高考的要求,因此两条直线夹角公式的应用毫无疑问地成为重点。
教学难点是直线L1到L2的角的公式的推导,理由有二:
1. 由于一条直线到另一条直线的角是带方向的角,这是学生不易理解的地方。
2. 在推导直线L1到L2的角的公式的过程中,要进行分类讨论,这是学生的薄弱环节。
三.关于教学方法的确定
根据这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用自学辅导的方法进行教学。
自学辅导法符合教学论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巩固性、可接受性,教学与发展相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等原则;自学辅导法的关键是通过老 师的引导和启发要求学生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阅读理解最终解决问题。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四.关于学法的指导
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教给他们好的方法,使他们“会学习”。
这一节课一开始让学生在观察中产生疑问,在疑惑不解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并通过自已阅读教材使疑问逐步解决,这样做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也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给出例题后,大多数学生能想到利用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来解决,这时要鼓励学生再“尝试”用其它方法来解,通过尝试,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思维空间得到了拓广,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关于教学过程的设计
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方法,并从两条直线垂直是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况出发,引出“两条直线所成的角”这一课题。
接着打出投影片①,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图中直线L1与L2所成角的锐角(或直角)θ的大小,并要求给出θ与直线L1、L2的倾斜角α1、α2之间的关系。 图(1)、(2)学生容易观察解决,而图(3)、(4)却无法直接观察出θ的大小 ,但能确定θ与α1、α2之间的关系,这时老师应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走上“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的正确轨道上。这样设计,使学生目标明确,避免盲目性。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