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19.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走出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探索了一条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为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的共同点是( )。
A.都开展了武装斗争
B.都实现了国共合作
C.都主张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D.都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答案】C。解析:“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没有国共合作,所以B项错误。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为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没有开展武装斗争,所以A项错误。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为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没有反“左”,所以D项错误。故本题选C。
20.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发表的辞职演说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及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造成苏联经济长期落后的主要原因是( )。
A.政治经济体耕的弊端重重
B.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C.科学技术发展落后于西方
D.长期军备竞赛的沉重负担
【答案】A。解析: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并且延续约七十余年的一种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政治方面的弊端有:在经济方面,它长期只注重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使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难以得到持续的提高;在政治方面,高度集中的党政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委派体制,缺乏民主的监督机制,致使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现象被认为是体现党的领导的正常原则而被肯定下来。由此可知本题答案为A。
21.对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
A.是为了维护政治统一而采取的文化政策
B.本质上是封建文化专制
C.汉武帝偏向董仲舒,是昏庸的表现
D.儒家思想从此取得独尊地位,对中国历史产生巨大影响
【答案】C。解析:略。
22.“三家分晋”的三家是( )。
A.韩、赵、卫
B.韩、齐、魏
C.韩、赵、魏
D.燕、宋、卫
【答案】C。解析:“三家分晋”是指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
23.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发表讲话说:“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据此判断此次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D.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
【答案】B。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可知,周恩来的讲话谈的是“求同存异”,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
24.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说法符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状况的是( )。
①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 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革”的干扰
③中日邦交正常化 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20世纪70年代,跟中国建交的国家很少,“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外交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所以②错误,故本题选C。
25.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曾指出,对基础物理学来说,20世纪是最伟大的世纪,它见证了物理学三个概念性的革命,而20世纪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个人创建了其中的两个理论,并对第三个理论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此物理学家是( )。
A.牛顿
B.普朗克
C.德布罗意
D.爱因斯坦
【答案】D。解析: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20世纪他创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对量子力学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二、简答题
26.试述明清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
【参考答案】
明清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
(1)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矛盾,又有依赖性。
(2)轻重工业比例不协调。中国民族资本一直都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微乎其微,轻工业中又主要是纺织业。
(3)设备简陋,技术落后,许多工厂的一些生产程序还是手工操作。
(4)地区布局不合理。大多集中在沿海、沿江通商口岸,尤其是以上海为多,广州次之,武汉居第三。
(5)受到外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外国资本经常以降价倾销等方法排挤中国商品,不少民族资本因此被迫倒闭。同时,中国民族资本还受到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
27.论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及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
因材施教的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机会和条件。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学既要按照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规定的目的和任务,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充分发展。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了解学生,全面把握学生实际。要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是因材施教的基础和首要任务。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是了解学生的典范,他一生中仔细研究过3700名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写了观察记录,他能指名道姓地说出25年中178名“最难教育的学生”的成长过程。他对学生了解之深刻,证明了他突出的教育教学成果的取得并非偶然。
(2)面向大多数的学生进行教学。教学要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进度是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和接受的。教学过难过快,有的学生就可能“吃不了”,消化不良;教学过易过慢,部分学生就会“吃不饱”。所以,因材施教必须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情况,处理好教学中的难与易、快与慢、多与少的关系。
(3)正确对待个别差异。这个问题的核心,是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要求。对此可作三方面的理解:①要善于发现和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学生。②对于后进学生,要多研究他们学习上的具体困难,分析造成其落后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耐心帮助,比如加强辅导,及时补课,必要时可降低要求等。③中间学生绝不可忽视。在学习上照顾两头容易做到,中间学生学习困难不大,但成绩不突出,教师最容易忽视这部分学生。
28.简述初中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
【参考答案】
(1)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正确地考察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逐步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问题。
(2)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使学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具备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使学生通过历史的学习,增强对祖国和人类的责任感,逐步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4)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材料分析题
29.材料一: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东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 ——苑书义《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是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