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二、案例分析题
16.【参考答案】
该教师用新的理念作指导,从课程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使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取得的效果是显著的。
首先.该教学设计放飞了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给学生的思想松绑,放飞学生心灵,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有利于改变过分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的状况,形成师生之间互动学习的良好局面,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上,学生在闭眼听配乐朗读以后,所产生的联想是意想不到的,也是来自他们心灵深处的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刨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该教师敢于放开学生的手脚,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该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品读,对课文内容进行积极的探究。
倡导他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去读,去揣摩、品味、欣赏文中的语言,做一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鉴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学生在各自体验和相互启发之中,兴致十足地领略课文的“美”,使阅读成为一种愉悦而富于教益的精神生活。
再次,整合“听说读写”,发展学生思维。
语文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写能力和说话能力,这四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而在这次课堂教学中,这位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的熏陶。课堂中,让学生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说、美美地写,把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17.【参考答案】
错别字:
第①段中,“混然不知”中的“混”应改为“浑”;
第②段中,“刻服”中的“刻”应改为“克”,“兰色”中的“兰”应改为“蓝”;
第③段中,“严俊”应改为“峻”。
标点:
第②段中,“非典、海啸、金融危机、猪流感、全球气候变暖……等”,省略号和“等”不能重复使用,删去其一即可。
18.【参考答案】,
本文包含的知识较为丰富,眼界也比较开阔,但它有一些明显的失误。
失误一:概念不够准确。文中说难题是环境问题,不确切。难题是怎样处理好人与环境的矛盾,或者说:如何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是个难题。
失误二:部分内容游离主题。比如第五节关于汶川地震,这跟“环境问题”有多少关系呢?
失误三:少量语句意思表述不清。第二节中“这一切的来之不易”中的“这一切”指的是什么?如果是指“非典、海啸……”,那就说不通了。“来之不易”通常指的是好事情、好的结果,哪有说“非典”等坏事“来之不易”的?
失误四:文中错别字、标点使用错误等问题明显。
修改意见:首先把“难题”的概念表述清楚;去掉第五节,很好地分析一下出现难题的原因。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