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教学《香菱学诗》,为了增加学生对香菱这一人物形象的了解,教师列举了《红楼梦》中有关香菱的其他情节,下列选项中合适的是()。
A.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B.勇香菱病补雀金裘
C.含耻辱情烈死香菱
D.俏香菱软语救贾琏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初中生识字与写字有如下的要求,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个左右。
A.2500
B.3500
C.4500
D.5500
3.教学《邹总讽齐王纳谏》,教师讲解“忌不自信”一句出现了宾语前置现象,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例子使用的是( )
A.沛公安在
B.夫晋,何厌之有
C.臆!微斯人吾谁与归
D.皆营未尝有
4.教学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教师讲解“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这句话时。为了引导学生掌握“通感”的修辞手法,教师列举使用该手法的其他句子来说明。下列句子适合作为例子使用的是()。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包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C.春天到了,大地变成了一片绿毯
D.阳光透过窗予。射进了屋子,轻轻地对我说:“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好好加油吧!”
5.教学《空城计》,教师推荐另外几篇节选自四大名著的作品,建议学生比较阅读。下列作品不适合推荐的是( )。
A.《草船借箭》
B.《智取生辰纲》
C.《香菱学诗》
D.《范进中举》
6.以下是语文课程基本特点的相关描述.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A.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B.工具性与趣味性的统一
C.趣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D.趣味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7.教学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师列举了苏轼的其他豪放词,建议学生比较阅读。下列作品不适合推荐的是( )。
A.《念奴娇•赤壁怀古》
B.《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C.《沁园春•孤馆灯青》
D.《满庭芳•蜗角虚名》
8.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文言实词“乘”的意义,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乘彼堍垣,以望复关(登,升)
B.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坐)
C.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因为)
D.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顺应,顺着)
9.学习多篇文言文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词“名词意动用法”的现象。下列选项适合作为例子的是()。
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B.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C.将军身披坚执锐
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10.《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
B.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C.保证完成教学任务
D.采用合适方式,提高评价效率
11.教师讲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时,列举了其他表达奉献精神的诗句。下列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 )。
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1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走人课堂,但是板书在语文教学中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板书需要有离度的概括性,以下哪一项不符合概括性的要求?()
A.紧扣课文原意
B.规范美观
C.准确使用关键词语
D.简洁完整
13.教学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学生根据预习对作者进行了简要介绍,以下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
B.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C.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是文学研究会在创作上最有成绩的作家,也是五四时期最重要的理想主义小说家之一
D.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1923年)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1929年)
14.教学《变色龙》,教师向学生介绍作者契诃夫,其中提到他是“世界三大著名短篇小说家”之一,同时给学生介绍了其他两位作家及代表作品,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海明威《老人与海》莫泊桑《项链》
B.莫泊桑《羊脂球》屠格涅夫《猎人笔记》
C.欧•亨利《麦琪的礼物》奠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D.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
15.阅读《雨说》的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下面对画线部分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教师运用温故而知新的导入方法来教授课文
B.教师对同学们的回答作出积极的肯定,并给出了适当的建议,有一定的鼓励和引导作用
C.教师的问题具有启发性,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方向,不过带着问题朗读课文,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
D.听读录音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感情,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