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2015年教师资格证省考《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最后冲刺卷(2)

本卷共分为 4大题 27小题,作答时间为 120分钟,总分 150 分,90 分及格。 简答题 材料分析题 教学设计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将“飞机一箱子”想象为“飞机穿过箱子”运用的是记忆术中的( )。
A.位置记忆法 B.简缩和编歌诀 C.谐音联想法 D.视觉联想 参考答案:D

2 明确规定各年级少先队工作的主要内容,对各年级的基本目标、主要工作、需要关注的问题以及基础工作与特色活动相结合的实施原则,做了扼要提示的文件是( )。
A.《少先队工作纲要》 B.《辅导员工作纲要》 C.《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 D.《少先队团队工作纲要》
参考答案:C

3 学校文化从其形式来看,可分为( )。 精神文化、学生文化、教师文化
A.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 B.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学生文化 C.教师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解析】学校文化从其形式来看.可分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三类,学校精神文化包括学生文化和教师文化。

4 经典条件反射的创始人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华生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解析】经典条件反射的创始人是巴甫洛夫。

5 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是指智商至少达到( )的儿童。
A.130 B.140 C.150 D.160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解析】一般认为IQ超出140的人属于天才,他们在人口中还不到1%。

6 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创造精神为主的课外活动是( )。
A.学科活动 B.文学艺术活动 C.科技活动 D.社会活动
参考答案:C 【解析】科技活动的目的就是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

7 生理自我基本成熟的时间在( )。
A.1岁左右 B.3岁左右 C.6岁左右 D.9岁左右
参考答案:B 【解析】生理自我基本成熟的时间在3岁左右。

8 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参考答案:D 【解析】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9 任何知识都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这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参考答案:A 【解析】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教育必须顺应这些特点,才能收到预期效果,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10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C.相互促进的关系 D.相互包容的关系
参考答案:B 【解析】德育过程是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的过程,品德形成过程是个体努力去践行道德信念,提高自身的过程,因此,二者的关系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11 杨贤江于1930年出版的教育学著作是( )。
A.《新编教育学》 B.《教育学》 C.《新教育大纲》 D.《实用教育学》
参考答案:C 【解析】杨贤江是我国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人。他于1930年出版了《新教育大纲》。

12 西方首先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的是( )。
A.赫尔巴特 B.康德 C.卢梭 D.杜威
参考答案:D 【解析】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

13 “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不均衡性 C.阶段性 D.个体差异性
参考答案:A 【解析】“拔苗助长”、“陵节而施”都意为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可见违背了身心发展的顺序性特点。

14 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 )。
A.文法学校 B.琴弦学校 C.文士学校 D.骑士学校
参考答案:C 【解析】“学为文士”是古埃及一般奴隶主阶级追求的目标,所以古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

15 一个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遍实施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义务形式称为( )。
A.普及教育 B.普及基础教育 C.普及国民教育 D.普及义务教育
参考答案:D 【解析】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遍实施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义务形式称为普及义务教育。

16 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
A.政治需要 B.科技进步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产业革命
参考答案:B 【解析】在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靠科技进步来推动.故科技进步才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

17 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参考答案:D 【解析】强化物应当及时出现在被强化行为之后。

18 “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的( )。
A.德国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参考答案:C 【解析】19世纪初,英国学校中出现了“导生制”。

19 (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工具 B.教学环境 C.教学设施 D.教学媒体
参考答案:D 【解析】教学媒体是教学中具有独特意义的因素,是教学内容的载体。

20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 )。
A.作出分析 B.作出判断 C.进行评估 D.作出决策
参考答案:D 【解析】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作出决策。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手动评分:本题共10分,您的得分
21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
参考解析【答案要点】
(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 (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 (3)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

22什么是微格教学?
参考解析【答案要点】微格教学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微格教学的效果在四个月后仍很明显。

23 20世纪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
参考解析 【答案要点】(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4参加工作不久,我被学校推上了班主任的岗位。由于第一次当班主任,我想只有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才能管好学生。于是,我在班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调整 班干部,换上我信任得力的助手;二是每天尽可能呆在班上监视学生的行为;三是平时不和学生嘻嘻哈哈,尽量保持严肃的面孔,让学生有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四 是不论是学校还是学生组织的活动,我都要亲自过问,亲自参加;五是在课堂上我以“严”字当头,对学生批评的多,表扬的少:当班主任一个学期了,我认为我对 班主任工作是尽职尽责了,对学生也做到了仁至义尽了,但学生并不喜欢我,学生表面上好像“怕”我,但我在学生中的威信却不高,教育效果也不是很好。 上面是一位老师在担任班主任时的感受,请结合实际谈谈班主任该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毕关系。 【答 案要点】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总是建立在一定社会背景之中的, 与师生双方密切相关,受多种闪素制约。但就教育内部而青,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靠双方共同努力。其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作为班主任,要想与学生建立良好 的师生关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了解和研究学生。班主任要和学生有共同语言,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r解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兴趣、需要、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方法、个 性特点、身体状况等以及班集体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但这种了解应建立在平时点滴的观察中,而不是整天呆在教室监视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及其态度与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正确的学生观包括:学生都有巨大 的发展潜力;学生的不成熟性具有成长价值;学生具有主体性,特别是创造性;学生是责权主体,有正当的权利和利益;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是知、情、意、行的 统一体。案例中的班主任就没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任何活动都亲自过问,完全不相信学生的能力。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热爱学生包括热爱所有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经常走到学生中,忌讳挖苦、讽刺学生,粗暴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特别要尊 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避免师生对立。案例中的班主任经常批评学生却极少表扬学生就是不热爱学生的表现。 (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师生关系一般要经历生疏、接触、亲近、依赖、协调、默契阶段。案例中的班主任平时不和学生嘻嘻哈哈,尽量保持严肃的面孔。让学生产生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这就是不善于与学生沟通的表现。 (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班主任要想使师生关系和谐,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加强学习和研究;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学会自我控制。

25仔细阅读材料,并根据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有一个班的学生习惯乱丢纸屑,屡次教育都无效。有一次,班主任进教室,见地上有几团纸屑。当时还有三位同学未进教室。老师突然想到这是进行教育的好时机, 于是,指着地上对大家说:“这儿有几团纸屑,进来的同学都没有拣起,现在还有三位同学未进来,我们看看他们会不会发现。”经老师一说,全班同学都瞪大眼睛 等着瞧。第一位同学看也不看就冲进了教室;第二位看了看地面却无动于衷,到座位上去了。第三位一看地上有纸屑,就弯下腰去把它全拣起来。 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老师的脸上掠起一丝微笑,郑重宣布班会开始了。第一个受表扬的就是那位拣纸屑的同学。从此,教室地上再也看不到纸屑了。 (1)试分析以上案例中,老师的教育行为主要反映出班主任的什么素质?并分析这种素质 对于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2)分析该案例中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并讨论这些方法的作用。 参考解答【答案要点】(1)主要反映了班主任素养的能力素养。意义: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有利于班级管理;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榜样。 (2)教育方式:榜样教育。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6请认真阅读下述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教师资格证省考、幼儿教师资格证模拟试题


100+x=250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像上面,x=150就是方程100+x=250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做一做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方程与算术式的区别。 (2)如果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试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3)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设计方程的解与解方程概念部分的教学并简要说明设计理由。 参考解析 【参考设计】(1)方程是等式,又含有未知数,两者缺一不可。在方程里的未知数可以参加运算,并且只有当未知数为特定的数值时,方程才成立。与方程不同,算术式是一个式子,它由运算符号和已知数组成,它表示未知数。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 根据等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和检验的方法,并理解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运用代换思想和分析能力进行解题的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分析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3)新授部分教学环节: ①看图写方程 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图片,请同学说出从图中得到的数学信息都有哪些?能根据这幅图片列出方程吗? 通过同学回答与老师补充给出答案:知道杯子重100克,水重X克,合起来是250克。列出方程来,即是100+X=250。 ②分组讨论求方程中的未知数 教师提出问题:那么方程中的x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同桌两人一组进行讨论,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讨论以后请同学陈述自已的观点。可能有以下的观点: a.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250-100=150.所以X=150。 b.根据数的组成100+150=250,所以X=150。 c.100+X=250=100+150,所以X=150。 d.假如在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100,那么也可得出X=150。 教师给予鼓励并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教师:我们说X=150是方程100+X=250的解,求未知数X的过程叫解方程。 ③自读探究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概念 同学们自学课本找出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 请同学回答,教师给予评价鼓励并补充完整:方程的解是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是看这个数能不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而解方程是求未知数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它的目的是求出方程的解。 设计理由:在列方程和学生分组讨论的逐步深入地学习过程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读探究的方法进行概念的学习与辨析,培养学生的分组合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和判断的能力。

27请认真阅读下述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质数和合数 找出1~20名-数的因数,看看它们的因数的个数有什么规律。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有两个以上的因数 只有一个因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如2,3,5,7,都是质数。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如4,6,15,49都是合数。

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722293537879396 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引入质数与合数所体现的数学思想。 (2)如指导高年级小学生学习,试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 (3)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设计导入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解析 【参考设计】(1)质数与合数的引入体现了数学教学中的分类思想。自然数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在奇数与偶数的基础上学习质数与合数的分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分类思想。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清楚100以内的质数,熟记20以内的质数。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类比方法,理解数的不同分类方法,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学习、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能够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3)导入环节设计: 教师:今天老师上课要先点同学们的学号,请听到学号的同学喊:“到”!并起立。2号、4号、6号、8号、1O号、12号,请按规律自报学号并起立。 提问:现在站着的同学和坐着的同学号码有什么不同?是根据什么分为奇数和偶数的? 奇数偶数的区分是以能否是2的倍数为标准的。那么还有没有其他不同方式对自然数进行分类呢?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种分类方法。 新授环节设计: ①分组竞赛,引人分类标准 同学们按照学号是奇数还是偶数分成两组,奇数组写1、2、3、5、7、11、13的因数,偶数组写4.6、8、9、10、12、20的因数。 为什么必然是偶数组写得慢?因为偶数组的数的因数个数多。 ②观察讨论 观察对比两组因数的特点,按照数学小组讨论问题:A每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否完全相同;B.按照每个数 的因数的多少,可以分成几种情况。 请各小组选取代表发言。结合学生的发言,来揭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质数: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素数)。 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他因数的数叫做合数。 ③利用集合进行具体分类 教师:黑板上有两个集合圈,同学们把自己的学号按照因数个数的多少填在不同的集合里,不过好像缺少了一个学号哦。是几号同学呢?一号。 教师提问:谁知道1为什么不可以进入这两个集合圈? 请同学回答并给予鼓励,同时补充:1只有它本身1个因数,所以这两个集合圈,都不能进。因此,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不过,大家可别小看了这个1,本 单元中,它可是占有很特殊的地位的,在进行各种题目的判断时,你首先应该想到的就是它了。根据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多少,我们可以把自然数分为三类。 即:1,质数,合数。 ④总结巩固 教师提问:我们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请学生回答并补充: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是质数还是合数,不必要把所有的因数都找出来,只要发现自然数除了1和本身还有其他的因数,无论有多少。它都是合数。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