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2015年教师资格证省考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第六章考题猜想

一、单项选择题
1.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问老师:“老师,在月亮上看天,天是不是蓝的呢?”这位教师很不满意地说:“你懂什么,听老师说就行了,你呀,经常在课堂上打岔,这是不礼貌的!今后不能这样。”这位学生听后心里鼓着气坐下了。这位教师违背了( )的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系统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2.教师通过语言传授和示范操作使学生接受、掌握系统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法组合形式是( )。
A.传授一接受教学 B.传授一发现教学 C.问题一发现教学 D.问题一接受教学

3.( )的基本形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
A.练习法 B.实验 C.实习作业法 D.参观法

4.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称为( )。
A.教学 B.教育 C.教授 D.学习

5.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

6.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
A.讲授法 B.发现法 C.掌握学习法 D.头脑风暴法

7.( )是教育最古老、最基本的核心。
A.教学工作 B.教学方法 C.教学组织 D.教学策略

8.人类最早的教学手段是( )。
A.文字材料 B.口耳相传 C.直观教具 D.黑板加粉笔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9.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这句话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10.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
A.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11.课堂导人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设计学生急于解决而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一时又无法解决的问题,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悬念而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式称为( )。 A.直接导入 B.练习导入 C.事例导人 D.悬念导入

12.奥苏伯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 )。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13.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14.教师先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形式多样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学习目标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趣。这种导入方式是( )。
A.问题导入 B.故事导入 C.事例导入 D.悬念导入

15.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
A.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促进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C.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D.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16.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知识素材为出发点,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谈话或提问,以引起回忆,自然导入新课,鼓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种导入方式是( )。
A.直观导入 B.经验导入 C.事例导入 D.悬念导入

17.以下关于教学的正确论述应该是( )。
A.教学就是传授知识 B.教学就是上课 C.教学就是智育 D.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18.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提出的主要教育主张是( )。
A.因材施教 B.遵循自然 C.教学做合一 D.官能训练

19.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 )。
A.间接地获得知识 B.获得间接经验 C。在教师帮助下获得知识 D.在同学帮助下获得知识

20.( )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A.教学 B.教育 C.自学 D.智育

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我国,教学是以知识的授受为基础的. B.教学与教育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C.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智育,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的,但不能把这两者等同 D.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因此教学包括学生在教学之外独立进行的自学

22.不是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是( )。
A.故事引趣 B.观察演示 C.组织活动 D.引导联想

23.“儿童中心主义”教育理论,违背了( )。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C.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24.“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 )教学原则。
A.系统性 B.启发性 C.思想性 D.巩固性

25.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 )。
A.传授学生知识 B.发展学生能力 C.培养学生个性 D.养成学生品德

26.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
A.知识、智力、能力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

27.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表、幻灯片、电视片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再从观察中提出问题,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学生为解决直观感知中带来的疑问,产生了学习新知识的强烈要求。这种导入方式称为( )。
A.直观导入 B.练习导入 C.事例导人 D.悬念导入

28.依据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原则是( )。
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原则

29.把两个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A.分层教学 B.合作教学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30.将学习过程视为“闻一见一知一行”的学者是( )。
A.老子 B.苟子 C.孔子 D.奥苏伯尔

31.教师在上课时,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事例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也可以介绍新颖醒目的事例,为学生创设引人人胜、新奇的学习情境。这种导入方式称为( )。
A.直观导入 B.练习导入 C.事例导入 D.悬念导人

32.广义的教学,包括所有( )的共同活动。
A.教与学 B.教师与教师 C.人与人 D.学与学生

33.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习的需要,选讲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段,这种导入方式称为( )。
A.直观导入 B.故事导入 C.事例导入 D.悬念导入

34.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课堂教学 B.个别教学 C.小组教学 D.现场教学

35.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36.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开展“小博士”工程,利用课余时间,少则两周,多则三四个月,自己研究探索一个专题或完成一部童话作品。此活动的开展体现了( )。
A.循序渐进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 )。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 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38.在下列主张中,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 )。
A.学不躐等 B.各因其材 C.开而弗达 D.温故而知新

39.通过对旧知识的回忆、复习、做练习等活动,对照新内容,发现新问题,明确学习任务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式称为( )。
A.直接导入 B.练习导入 C.事例导人 D.温故导人

40.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
A.熟悉教材 B.分析教材 C.巩固知识 D.理解教材

41.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为(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42.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作业布置与批改 D.教学评价

43.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不包括( )。
A.学生的兴趣 B.教学目的 C.课程性质 D.教师业务水平

44.备课要做好三项工作,这三项工作不包括( )。
A.钻研教材 B.了解学生 C.控制时间 D.选择教法

45.下列不属于合作学习特点的是( )。
A.合作性 B.平等性 C.互动性 D.情境性

46.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不包括( )。
A.小组合作研究 B.个人独立研究 C.师生讨论研究 D.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

47.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是( )。
A.卢梭 B.斯宾塞 C.洛克 D.赫尔巴特

48.难以充分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制 D.能力分组制

49.以下哪种教学组织形式属于个别化学习?( )
A.通过讨论、问答、交流等形式在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分享教学信息 B.由学生阅读教科书、观看或聆听音乐教材、做笔记等获得教学信息 C.教师通过讲授、谈话、板书、演示等向班级或一组同学传递教学信息 D.根据教学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从多方面考虑安排的教学活动的方式

50.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要求把课程改革建立在脑科学研究、心理学研究和( )研究的基础之上,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开发的着眼点和目标。 A.课程学 B.社会科学 C.教育学 D.教育心理学

51.自主学习的重要含义就是( )。
A.独自学习 B.自由学习 C.主动学习 D.个体学习

52.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评价作品中的人物,从美育的角度看,主要是在引导学生( )。
A.感受美 B.鉴赏美 C.表现美 D.创造美

53.下列不属于我国普通教育学校教学任务的是( )。
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D.学生在课外独立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的提高

54.艺术教育的课程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个性差异,在目标的制定、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学习活动的设计以及评价方法的选择等方面,体现( ),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真正使课程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
A.多样性和选择性 B.灵活性和多样性 C.针对性和选择性 D.层次性和选择性

55. 在小学四年级课程《骨骼和关节》中,教师准备了以下的教学活动:①拼图游戏,把骨骼贴在人体的相应部位上;②组织学生观察人体骨骼的多媒体图片,认识人体 主要骨骼的名称和位置;③出示连线图,图中的物品与人体骨骼中的哪一部分相似;④介绍部分骨骼的作用。如果你是这位教师,请选择你安排的教学组织顺序为 ( )。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④③②①

56.关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说法错误的是( )。
A.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B.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C.间接经验即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 D.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57.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 )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时应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材料的呈现形式、小学生的基础知识等。
A.教学方法 B.教学目标 C.教学评价 D.教学策略

58.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要采用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就要及时应对讨论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下 列理解正确的是( )
A.进行小组讨论时,每组人数越少越好,因为人数越多,每个人的发言机会就越少 B.如果发现讨论中某人非常不积极,教师应该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 C.发现学生的讨论进入误区或陷入知识瓶颈时,教师必须及时进行引导 D.讨论要严格按照教师课前制订的讨论计划进行,不能更改

59.下列不属于我国21世纪小学数学新课程突出体现的理念的是( )。
A.基础性 B。普及性 C.科学性 D.发展性

60.常见的教学过程组织形式有( )三种形式。
A.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策略研究 B.集中授课、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C.集中授课、协作学习、策略研究 D.集中授课、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61.某教师上一堂诗歌欣赏课,学生要求逐字解释,教师就请学生一一解释并加入探讨。但又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以参考书为依据。教师激发学生讨论,课代表说:“不同的版本是会有不一致的解释,有分歧是允许的。”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教学互动方式的( )。
A.单向性 B.双向性 C.多向性 D.成员性

62.小学各科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
A.参观法 B.实验法 C.练习法 D.实习法

63.强调知识结构,主张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削枝强干,构建简明的知识体系的是( )。
A.形式型策略 B。问题化策略 C.结构化策略 D.综合型策略

64.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 )。
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因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65.以下关于教学原则的论述,错误的是( )。
A.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 B.教学原则是人们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 C.教学原则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D.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完全无关

66.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的是( )。
A.杜威的五步教学法 B.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 C.孔子提出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巴班斯基教学过程中最优化的理论

67.( )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A.创新教育 B.素质教育 C.义务教育 D.全民教育

68.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称为( )。
A.教学模式 B.教学策略 C.教学方法 D.教学手段

69.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运用( )时应注意的事项。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70.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叫( )。
A.实习法 B.参观法 C.演示法 D.读书指导法

71.最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布置作业

72.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这种做法叫作(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73.欣赏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 )。
A.巩固知识 B.审美能力 C.接受一切 D.毫无热情

74.下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 )。
A.复式教学就是对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B.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下教学 C.复式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 D.复式教学情境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75.一节综合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 )。
A.组织教学 B.讲授新教材 C.巩固新教材 D.检查复习

76.能鉴别学业水平高低、能力强弱的测验表明其( )很高。
A.难度 B.信度 C.效度 D.区分度

77.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备课、上课、成绩考核与评定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循( )。
A.教学大纲 B.教学目标 C.教学计划 D.课程计划

78.鲁宾斯坦曾经说过:“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问,开始于矛盾。”基于这一观点,教学应遵循( )。
A.启发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目标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

79.遵循“问题一假设一推理一验证一总结”这一程序的教学模式是( )。
A.传递一接受式 B.引导一发现式 C.自学一辅导式 D.示范一模仿式

80.清朝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兴办采用班级上课制的学校是在( )。
A.1901年 B.1903年 C.1904年 D.105年

81.认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主张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的教育家是( )。
A.詹姆斯 B.布鲁纳 C.斯金纳 D.桑代克

8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编制试题、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过程是指( )。
A.测量 B.测验 C.考试 D.评价

83.将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排列为六级水平即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的教育家是( )。
A.华生 B.罗杰斯 C.西蒙 D.布卢姆

84.良好测验标准中显示测验结果的前后一致程度,表示分数稳定性与可靠性的指标是( )。
A.效度 B.难度 C.区分度 D.信度

85.小学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首要考虑( )。
A.形象性与兴趣性 B.娱乐性与生活性 C.科学性与思想性 D.知识性与个性

86.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
A.教学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育目的 D.教学目标

87.“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88.实现教学任务的保证是( )。
A.课堂管理 B.良好的班风 C.良好的师生关系 D.教师

89.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 )。
A.朱熹 B.孔颖达 C.夸美纽斯 D.斯宾塞

90. 夸美纽斯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 闻闻等。”乌申斯基进一步指出:“一般来说,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逻辑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自然界里的事物和现象的联系在我 们头脑中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 )原则。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直观性 D.巩固性

9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间接经验 D.直接经验

92.采取一个模式,用一个标准要求学生,这从根本上说是对教育上的( )的关系及其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所致。
A.自然性与社会性 B.受动性与能动性 C.共性与个性 D.方向性与现实性

93.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94.( )是教学的空问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所要解决的是班、课、时的问题。
A.教学内容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组织形式

95.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指向为( )。
A.发展个体功能 B.改造社会功能 C.政治伦理功能 D.发展经济功能

96.“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 )。
A.《学记》 B.《论语》 C.《尚书》 D.《孟子》

97.把课划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的依据是( )。
A.教学任务 B.教学内容 C.教学规律 D.教学原则

98.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总体,是我们所称的( )。
A.教育学 B.教育科学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原理

99.教育活动中两个最活跃的因素是( )。
A.教师和学生 B.教科书和教学媒体 C.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D.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100.在杜威看来,教学过程的实质在于( )。
A.将教材上的学科知识内化为儿童的认知结构 B.从儿童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儿童的现有经验向着教材所包含的逻辑经验不断前进和发展 C.将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与培养品格统一起来 D.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矛盾运动

101.考试的中心环节是( )。
A.阅卷 B.监考 C.测验 D.命题

102.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 )。
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103.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 )。
A.教师的主导作用 B.学校的管理作用 C.教材的媒体作用 D.学生的主体作用

10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思想最早出自( )。
A.《学记》 B.《论语》 C.《孟子》 D.《中庸》

105.教师在教学中最首要的角色是( )。
A.知识的传授者 B.学者和学习者 C.集体的领导者 D.学生的榜样

106.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的

107.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108.外部分组按照学生的( )来编班。
A.年龄 B.发展水平 C.知识经验 D.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

109.我国中小学的考试制度主要由( )两个部分组成。
A.考查和考试 B.考核和考试 C.考查和考核 D.检查和评价

110.允许成绩优秀的学生跳级,体现了( )原则。
A.启发性 B.直观性 C.因材施教 D.巩固性

111.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 )。
A.孔子 B.昆体良 C.杜威 D.夸美纽斯

112.下列教学模式不属于个别化教学的是( )。
A.程序教学 B.合作学习 C.计算机辅助教学 D.掌握学习

113.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称之为( )。
A.个别化教学 B.指导性教学 C.合作教学 D.情境教学

114.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 )。
A.新授课和巩固课 B.讲授课和练习课 C.单一课和综合课 D.理论课和实践课

115.不属于课堂要素的是( )。 A.学生 B.学习过程 C.学习情境 D.学习信号

116.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防止发生教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要求贯彻( )。
A.量力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17.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
A.启发法 B.鼓励法 C.演示法 D.实验法

118.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 )。
A.实验 B.依据 C.具体化 D.指导

119.备课包括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和( )。
A.了解学生 B.阅读参考书 C.上网 D.制订教学计划

120.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 )。
A.基本部分 B.基本内容 C.基本途径 D.基本阶段

二、简答题
1.简述教学的意义。
2.简述小学教学的任务。
3.简述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4.简述教学过程的本质。
5.简述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6.哪些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7.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8.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9.简述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10.简述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
11.简述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
12.简述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
13.备课要做好哪三方面的工作?
14.一节好课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15.什么是启发性教学原则?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16.什么是循序渐进教学原则?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循序渐进原则。
17.什么是巩固性教学原则?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巩固性原则。
18.什么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19.什么是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0.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21.在备课中,教师实现了哪些转化?
22.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之间的关系。
23.简述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24.简述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
25.简述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26.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贯彻系统性原则?
27.简述测验的质量指标。
28.简述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的要求。
29.简述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
30.简述复式教学的概念和特点。
31.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32.简述课程计划的构成要素。
33.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体现在哪些方面?
34.简述教学过程的四种变量。
35.教学的含义有哪些?
36.简述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
37.简述学生认知差异研究对教学的主要启示。
38.编排教科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9.简述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40.简述学习动机的分类。
41.简述激发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三、材料分析题
1.据《论语》记载,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 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吗?”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 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吗?”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 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 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问题:你从孔子教育学生的实例中能得到什么启发?

2.一位教师在教学《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这位教师并不作正面解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 问题:这种家庭作业布置体现了新课程的哪些理念?

3.一位教师在教一年级学生学习“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一课时,老师为了让小朋友们能够亲身感受和体会到老师教给他们的“比”的方法是可靠的,于是利用一年级学生爱唱爱跳和对比赛等具有奖励性质的活动感兴趣的性格特征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下面是这一情境的课堂教学实录。 老师指定7个女生、3个男生到台前唱儿歌(女生的声音明显大于男生的声音)。老师:他们唱得好不好? 学生:好! 老师:男生和女生哪个组的声音大?学生:女生声音大! 老师:同学们知不知道为什么女生的声音大?学生:女生人多(学生凭直觉感受到)。 老师:是吗?那么女生比男生多多少呢? 学生:(部分学生已经很快说出女生比男生多4人,还有大多数同学在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计算)老师:(留给学生思考计算和交流答案的时间,直到绝大多数同学都得出结果,随后提问)你是怎么知道是4的? 学生:比的(学生说出自己比的方法)。 老师:大家用比的方法做得对不对呢?我们一块来比一下(让男生和女生成对依次坐回原位,最后只剩下4个女生)。 问题:请分析上面教学片段中所体现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4. 我正在布置作业:“每个生字写五遍。”就听见有个学生小声说:“都会写了,还让写!”我没说话就下课了。但这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在班会上,我提出了“教 师怎样留作业”的问题。经过商讨,同学们一致同意:常规性的作业应该写,但是根据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决定多写还是少写,其他时间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绝大多数学生都在不同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写作业成了他们愿意做的一件乐事,再也不是苦差事了。 问题:请对这位教师的做法进行评析。

5.《台湾蝴蝶谷》的教学片段: 师:大家喜欢祖国的宝岛台湾吗?生:喜欢。 师:在我们祖国的宝岛台湾有美丽的蝴蝶谷,大家听说过吗?生:没有。 师:那老师今天就带领大家学习《台湾蝴蝶谷》这一课,咱们现在就一块去认识这个闻名世界的“蝴蝶王国”,好不好? 生:好。 师:同学们,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美丽的蝴蝶谷是怎样的景象。[课件演示]美丽的蝴蝶谷(生看画由) 师:景色美不美? 生:美。(异口同声地说) 师:那么课文又是怎样描写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生读) 问题:你认为这位教师的现代媒体使用恰当吗?请加以评述。

6. 一位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的同 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 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问题:请 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

7.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8.两位教师上《圆的认识》一课。 教师A在教学“半径和直径关系”时,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制表,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在同一个圆中,圆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教师B在教学这一知识点时是这样设计的:师:通过自学,你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吗?生1: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生2: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生3:如果用字母表示,则是d=2r,r=d/2。 师:这是同学们通过自学获得的。你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这一结论是正确的呢?生1:我可以用尺测量一下直径和半径的长度,然后考查它们之间的关系。 师:那我们一起用这一方法检测一下,还有其他方法吗?生2:通过折纸,我能看出它们的关系。 问题(一):两案例的主要共同点是什么?是否真正了解学生的起点? 问题(二):从线性与非线性的观点分析两教法,预测两教法的教学效果。

9.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教具——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l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 问题(一):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 问题(二):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10.一位教师在教学冀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遥远的恐龙世界》一课前,请学生回家搜集恐龙的相关资料。下面是开始上课时的一个片段: 老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遥远的恐龙世界》,老师课前让你们搜集恐龙的资料。你们搜集了吗? 生(齐答):搜集了。 师:请同学们展示交流搜集到的信息。谁先来?生(一男生):老师,我搜集的是三角龙的资料。接下来,这个男生手捧着搜集来的一张张资料读起来。刚读几句,遇到生字,读不下去了。 课堂上顿时沉寂了,教师只好信手拿过来资料开始进行讲解。 问题:你认为上课一开始,老师这样处理搜集的资料可取吗?为什么?

11.时下,在一些课堂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景:老师说:‘‘同学们喜欢哪段就学哪段,大家自由组合,选择同一学习内容的同学坐在一起。,’于是,课堂成了‘‘自由市场”,学生们交换位置,你争我抢。自由民主的气氛洋溢着整个空间。 问题:作为教师你对这一教学现象怎么看?怎么办?•

12.某小学的学生中有三分之一是本市人,三分之二是外地人,主要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们的学习水平相差很大,某教师根据班上学生的情感水平、认知水平、学习基础、家庭状况等实施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问题(一):该教师贯彻了什么教学原则?该原则的含义是什么? 问题(二):结合本实例,谈谈如何贯彻该原则,并对该原则作出评价。

18. 一位一年级的教师上完《要下雨了》一课之后,设计了两项作业供学生选择完成:(1)请你回家后把今天和小白兔一起碰到的趣事讲给你最喜欢的人听。(2)你 还想知道下雨前其他动物的表现吗?回家叫爸爸妈妈告诉你。第二天学生就围住她汇报作业的情况。到后来孩子们说:“老师,您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 问题:请分析一下这种现象。

推荐: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内部资料、内部测试题
教师资格证保过班,十余年年教学培训经验,带你一起冲刺考点!  线上报名

2015中小幼教师资格证考试专用教材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